快递科技小镇
在富春江边的桐庐快递科技小镇,四栋现代化楼宇拔地而起,“三通一达”二总部外立面上的LOGO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即将投入使用。作为“中国民营快递之乡”,这座山区小城正以“快递回归”为支点,撬动起全球快递物流产业的新变革。
未来,随着中通快运、申通国际、韵达全球科创中心、圆通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二总部项目全面投用,桐庐的“快递地瓜经济”将迎来从“根系扎深”到“藤蔓全球”的关键一跃,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生动样本。
激活一条链:
从“根系回归”到“藤蔓全球”
无人车测试场内,银灰色的无人配送车正穿越模拟街区,车顶激光雷达精准捕捉障碍物——这个场景与30年前形成鲜明对比:一群桐庐青年背着编织袋、骑着自行车,在崇山峻岭间开辟出中国民营快递的最初脉络。
如今,这支“快递军团”已掌控全国61.21%的快递业务量,而桐庐作为“基因库”,正演绎着从“草根创业”到“产业集群”的蜕变。
作为“三通一达”的发源地,桐庐在发展快递物流产业上具备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随着“三通一达”二总部大楼的加速回归,当地干部以“高原造峰”形象概括了桐庐快递产业的发展方向——在既有产业“高原”基础上,打造更高能级的产业“高峰”。而这一战略图景的实现路径,正通过各企业二总部的功能定位逐步清晰呈现。
2022年8月率先启用的中通快运总部,如今已集聚近千人办公,2024年营收突破百亿元大关。步入总部大楼,实时滚动的数据大屏直观展现着“一个总部+四大业务板块”的高效运转体系,这里不仅是企业运营中枢,更成为桐庐链接全国物流网络的“智慧大脑”。
申通国际总部则聚焦快递跨境服务赛道,加速整合交通运输、跨境运输、客服中心及总部办公等多元业态,依托桐庐产业生态构建国际化服务网络,稳步向国际化发展。
韵达全球科创中心将重心锚定物流智能装备研发,积极导入冷链运输、客服中心、总部办公等业态,朝彤货运、诺讯网络科技等关联企业即将入驻,形成“研发—测试—应用”的创新闭环,推动物流装备向智能化、高端化迭代。
圆通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同步推进业态升级,已经导入网络运营中心、客户服务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及全网车辆管理中心四大核心部门,安胜运输、广兴运输等配套企业即将入驻,叠加直播电商等新兴业态,构建起“科技研发+产业应用+生态协同”的立体发展格局。
中通快递第二总部内则设立了科技信息研发管理中心、网络运营管理中心等四大直属部门,中吉物流、中通蓝网等关联企业即将入驻,冷链运输、网络科技、直播电商等业态加速集聚,推动企业从传统物流服务向“科技+数据+生态”综合服务商转型。
“高原造峰”的发展逻辑在此清晰显现:“三通一达”二总部的回归,不是“锦衣还乡”的情感表达,而是产业链的“功能重组”。这些二总部不仅是企业战略支点,更成为桐庐链接全球产业链的“金锚”,未来桐庐的快递产业也将从“业务末端”转向“决策中枢”,成为全球快递产业的“大脑节点”。
“凤联·富美号”无人机送餐
筑基一座城:
从“物理空间”到“场景生态”
在快递科技小镇500米半径内,中科盈德总部项目正加速建设。“选择桐庐,就是看中这里‘实验室—中试—量产’的完整生态。”项目负责人的话揭示了桐庐的独特优势:以“三通一达”二总部为磁场,桐庐已集聚339家上下游关联企业,形成“智能装备研发—冷链运输—跨境电商—数据服务”的闭合生态圈。2024年数据显示,桐庐快递物流关联企业营收达487.6亿元,其中,关联规(限)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收379.9亿元,同比增长6.1%。
这种生态进化,源于桐庐“场景思维”的创新实践,而“场景思维”的落地,首先体现在民生服务领域。
每天上午11点,圆通的无人机准时从村头基站起飞,几分钟后便可以将热乎饭菜送达独居老人家中。据悉,目前已规划并审批完成5条无人机航线,为凤联村5个自然村的168名山区老人提供餐食配送。
在快递物流的配送环节,相比人工,无人车稳定性强,管理更加便捷,可极大提升运营效率。但在科技的另一面,该产品所承载的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又极度依赖于现实场景的多样化测试。
随着全县1825平方公里划为无人车全域测试区,桐庐也能够为智能网联技术的迭代升级提供更广阔的应用场景。目前,桐庐一共打造了智慧公交、山区配送、无人机送餐等8大应用场景,已有6家快递企业开展了无人车配送测试,测试企业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来自桐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灵翼科技,研发的最新款WZ-700C型无人直升机,不仅最大载重可达300公斤,还能够实现一键自主起降、自主巡航、自主避障,适用于应急救援、环境保护、灾害通信快速恢复等领域;集无人车研发、生产、运营为一体的桐达无人车科技有限公司,预计2026年形成10000台无人车上路、投放200多个城市的运营规模……
“不画饼、只造场景”的招商策略,让技术与需求精准对接:为新石器无人车匹配山区物流场景,为冷链企业牵线本地生鲜电商,开放全域物流数据赋能数字孪生技术。这种“需求导向型创新”,使桐庐成为物流智能化的“试验田”,更催生出新质生产力——2024年,新石器无人车总部等项目落地,推动产业向高端装备、绿色能源等赛道延伸。
借由“场景创新”,桐庐从山区配送难等实际问题出发,将痛点转化为创新场景,让技术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生长,既避免了技术落地的“空转”,又培育了新产业、新业态,实现了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赢。
通达学院
反哺一方水土:
从“产业跃迁”到“城人共荣”
2025年3月,一场全民参与的“快递精神”大讨论席卷全县,敢为人先、通达天下、重信守诺、协同共赢……一个个关键词,构成了桐庐的“精神图腾”。
深入挖掘和提炼“桐庐快递精神”,是对桐庐快递人创业精神的致敬与传承,更是对桐庐快递产业未来发展的展望与期许。
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在钟山乡子胥村,歌舞中学重建工程与通达学院同日奠基。这所曾走出多位快递企业创始人的乡村中学,如今将转型为快递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基地。“快递行业缺的不是劳动力,而是复合型人才。”通达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学院将开设无人机运维、智慧物流专业,与企业共建“订单班”,年培养能力超千人。
在县级层面,桐庐聚焦技能人才提出打造“新职教名城”,努力推动产业发展与人才引育同频共振、深度融合,让技能人才更好赋能产业升级与区域发展。
产业升级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数据,更重塑着城市气质。近年来,“三通一达”快递企业纷纷反哺家乡,通过投资建设、引入快递回归项目、助力农特产品销售等方式贡献“快递力量”。
对于快递人,桐庐也拿出满满诚意,全力打造有温度、有深度的快递产业生态圈。快递物流增值服务中心投入运营以来,线上“快递物流之家”小程序注册会员突破万人,发放电子桐心卡3050张,形成家乡动态、产业服务、活动预约等六大功能模块。线下整合打造四大共享空间,创新推出法治服务、车辆上牌等专项服务流程,累计解决企业难题30件,实现“办事不出园、服务零距离”。
站在新起点,桐庐的“通达故事”正在续写:这座深山小城用30年时间,完成了从“背着包裹走天下”到“坐在总部管全球”的蜕变。而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其以产业为笔、以创新为墨,正在共同富裕的答卷上,书写着更壮阔的“通达天下”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