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剧行业产能整体下降的当下,《藏海传》的出现让人眼前一亮。自开播以来,浙产古装剧《藏海传》便展现出“爆款”之势,热度席卷各大平台,关注度与讨论度持续飙升。目前剧集已通过优酷国际版、Disney+等流媒体覆盖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在Disney+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连续多日蝉联热播榜冠军,以“现象级”姿态冲击国内外剧集市场。
作为一种重要的文艺形式,古装剧集以长篇体量肩负起古代故事的表达与传统文化的再现功能。40集《藏海传》的热播,展现了原创长剧的优势,成为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新典范。
“藏海”之名取意“藏身入海”,其灵感来源于宋代苏轼的组诗《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中的“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藏海传》的长剧叙事不随波逐流,不盲从碎片化短视频风向,在伏脉千里、矛盾相守的剧作处理中,凸显出以文化之的视听新力量。
《藏海传》海报,图源豆瓣
伏脉千里,故事的藏放有度
长剧的篇幅足以容纳较为复杂的叙事结构。复杂故事讲究情节的跌宕起伏,提供支撑的是叙事的复合程度以及人物的多面属性。藏海的传奇故事,明线是灭门之仇,暗线是朝堂风云。复仇并非简单的个人恩怨,而是夹杂了国家发展和邦交关系。从稚奴到藏海,眉眼和骨相被调整,肌理被再度缝合,从此稚奴的心思隐藏在藏海的容颜之下。
藏海出山的契机正是太后葬仪的朝野纷扰,牵扯出的前朝旧事成为皇帝与群臣的礼法困局。潜龙入渊后,藏海以风水为名巧设机关,明面上化解的是先皇与太后如何合葬的困扰,暗里却是以身入局的步步为营。观众跟随者藏海视角,眼看他走入朝堂成为灭门行凶者平津侯的身边幕僚,同时也期待着平津侯的左右手被逐一攻克的下场。从杨真到储怀明,风水局的真真假假成就藏海的步步高升。正像京剧里的咚咚鼓点,鼓点虽然先声夺人,但响亮乐音下事态的步步紧逼才是真正的“波谲云诡”。
故事开篇时,小稚奴偶遇童年庄之行与童年香暗荼留下的烙印,在多年后成为藏海与平津侯二公子庄之行以及枕楼主人香暗荼交往的重要细节。大到叙事安排实现伏脉千里,小到台词设置也能草蛇灰线。藏海学成出山前跪别星斗师父时的“后会有期”,却不能预想今后再也不得见的凄然。镜头切换,星斗师父已经开始遣散众人,决然地烧毁星斗府邸以绝后患。点火之前,星斗师父念叨着“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台词一瞬而过,星斗府的火光忽明忽暗,因果缘由却在寥寥数语中埋下伏笔。该句出自于宋代晏殊的赠别词《喜迁莺·花不尽》,明面感慨“何处不相逢”的离情,暗里却掩藏着后句“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的无奈。初始不明了,看到藏海复仇的后半段,却不得不感慨此处处理之精妙。
故事有藏有放不难,难的是藏放有度。就像该剧制片人张本所言,如何平衡“落地”与“飞扬”的思考几乎贯穿《藏海传》的创作始终。张本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在观众可接受的节奏中讲清故事,让人物起源与情节脉络清晰呈现,力求在维持传统电视剧叙事框架的基础上,加快节奏并提升有效信息密度。”
矛盾相守,人物的彼此映照
如果说短剧的优势在于“现世报”,以强冲突迅速拉升观剧情绪。那么长剧的优势显然相反,如何为观众提供高密度的信息网络,以此促成更绵密的观剧体验而非点状的情绪刺激,应是长篇剧集的努力方向。网络的织就,需要上下勾连的精巧设计,需要纵横捭阖的创作格局。长剧里人物之间的关系,情节点之间的关联需要提供给观众更多的联想空间,其中既可以是对比组,也可以是隐喻组或者更多的复杂关系。
剧中藏海的一生,并非一己之力的自我成就。一念起,蒙面人救出小稚奴,三位师父花费十多年时间造就藏海的一身本领。“我们所有人都因你而存在”,剧集头三集以密集的节奏交代稚奴何以成为藏海。藏海的三位师父各怀本领,也各自对应着藏海的一个面向。星斗师父严苛待人,教导藏海技艺绝不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高明师父教导藏海纵横之术,要求所学“涉及天下学识”;女师傅六初则负责教导藏海如何应对人性情欲,提出“抵抗欲望的诱惑不难,难的是抵抗情感的诱惑”。
按照今天的教育理念,藏海的三位师父,一人威严教学做事,一人亲和教育做人,一人烟火教导情绪。三个方向,正好对应智育、德育和情育。三位师父,构建起藏海的三个面向。正是万不可“差一厘”的精巧,才有皇陵断龙石机关的应时而变。正是“必须面面俱到”的纵横之术,造就了藏海在危机重重的平津侯府的见招拆招。正是封心锁欲的情绪训练,塑造出藏海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的稳定心态。
成就不凡事业,必须有高超技艺,能识人读心,会控制欲念。藏海的传奇,不是天赋异禀,而是多年苦学习得。每一个本领,背后都是日日夜夜的苦练。“地上有三千三百八十一块砖,房上有四万八千三百片瓦”的枯燥练习,成就了藏海的平稳心性。当藏海进入平津侯府后,不论是攻克平津侯身边凶残的瞿蛟、奸诈的储怀明、阴险的杨真,还是最终解决平津侯庄芦隐本人,依靠的都是以矛盾相守而后转化为基础的谋时而动和顺势而为。
虽是男主戏,也是群像戏。敌人不弱,才显得男主更强。但如果一味依赖于矛盾相克的二元论,显然攻守之间的张力就显得薄弱了。就像人前威严的星斗师父在人后的动心动念,聪明的高明师父算准一切却选择牺牲自己,貌似凌驾情欲的六初对高明的情深义重,都昭示了藏海的每一步总会遇到各种问题。人非完人岂能无错,矛盾的转化正是在一步一步的积累中导向最终的胜利。
《藏海传》剧照,图源豆瓣
文以化之,文化的肌理渗透
传奇故事既是非凡人物的造就,也是人物与环境的共同塑造。尤其在古代故事中,如何理解古代人物的所思所想,作品必须提供给观众更多可见可感的环境信息。《藏海传》较好地将中国传统文化要素融会于情节发展,将蕴含中国文化精神的人景物设计渗透于故事肌理。
剧中出现多种传统非遗技艺,首先是贯穿全剧的堪舆营造。所谓“堪,天道也;舆,地道也。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为堪舆”。堪舆本领,是藏海之父蒯铎作为钦天监监正卷入风波的由来;也是藏海以身入局,以风水堪舆师进入平津侯府的立身之本。
故事的开端,小稚奴用父亲曾经教导的《赠尹巽斋易数》解开了星斗师父的卯榫机关,为自己赢得正式拜师的机会。所谓“万有滋荄隐混蒙,谁开玄窍洩神工”,卯榫之间的构造如同阴阳相合,一进一退尽显智慧。该句源于宋代何梦桂所作七言律诗,大意为万物初生之时,都隐于混沌蒙昧之中,是谁开辟了玄妙的道理,泄露了造物的神工?最后一句“只今风起从何入,知得风来是巽翁”,指向巽卦对风向的预测,也暗示了古人对宇宙运行内在规律的掌握。该诗词的引入,既成为故事中星斗师父出的考题,引出童年时期蒯铎教导的“包藏宇宙最深的智慧”的《易经》,更成为藏海何以总能“知得风来”的剧作建构基础。
藏海学习卯榫营造技艺的过程,展现了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的营造关系,同时也以富有弹性的卯榫框架结构暗喻阴阳之道的内在关联。在故事的中段,冬夏女王带着精巧的木宫机关觐见大雍皇帝。在工部侍郎等人束手无策之时,“榫卯万年牢”的解题思路给了藏海出头露脸的机会。故事的末端,如何找出癸玺所在同样依赖于藏海对榫卯结构的理解以及阴阳思想的领悟。
其次,皮影戏作为枕楼的特色被引入故事。《藏海传》的处理并非简单将皮影戏作为景观予以展现,而是巧妙地借用皮影戏作为故事的另一个讲述视角。枕楼主人香暗荼的出场就伴随着剧中皮影戏的第一次出现,此处皮影戏既是剧情中的枕楼表演又成为戏中戏的剧作设计。在敲锣打鼓中,幕布上龙凤遨游天外,只剩“白虎领天命,欲把风波定”。面对皮影大戏,女主香暗荼告诉男主藏海金龙暗喻皇帝,凤凰指向太后,锦鲤则是李贵太妃,而蟾蜍、雄鸡轮番上场演出时局的“风云万变”。此处故事里的故事,没有采用简单的影像回顾,却以中国皮影戏方式既完成了对背景信息的补充介绍,又表达出远超影像闪回的审美内涵。
非遗元素的加入,成就了该剧“以真实构建奇幻”的创作理念。据悉,剧中展现了超18种非遗技艺,除了榫卯结构营造技艺、皮影戏,还有木雕技巧、药发木偶、秦淮灯彩等多项非遗元素融入剧集创作,成就了中式美学与中国叙事的相得益彰。除了非遗元素的介入,从人名、台词到剧中服装、牌匾、楼宇等人景物的细节设置无不彰显出创作者对“讲好中国故事”的高站位。
一出古装权谋剧,以中国叙事手法打开了浩瀚历史中人与人之间的复杂过往和事与事之间的多种关联。显然,一部作品的尝试,注定无法在严丝合缝的剧作逻辑与抑扬顿挫的观剧体验之间臻于完美。但该剧勇于以中国美学为基础,尝试以中国叙事特色实现古装权谋剧的全新讲述,为当下的长剧创作带来不少有益启示,也让新一代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在长剧叙事中,中国古代故事尤其适宜表达中国文化对大千世界的独特解读。《藏海传》的胜出,既是创作方对原创长剧的信心体现,或许可能成为中国叙事走向全球影像市场的新起步。
(作者为浙江传媒学院电视与视听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