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小时候的“喷喷香”上线,一天比一天忙,菜籽油手工作坊迎来旺季

    潮新闻 记者 章卉2025-06-02 08:47全网传播量4.5万
    00:00
    00:00
    01顾亚民夫妇在余杭永安村坚守38年打菜籽油,一天能榨几千斤。
    02两夫妻介绍榨油每道工序,100斤菜籽能榨37-38斤油,好的可达40多斤。
    03菜籽饼是优质有机肥料和垂钓饵料,茶农和垂钓人士都爱买,还有德清老板预定6吨。
    04工坊有两种模式:来料加工和直接买菜籽油,近期一天要打3000斤左右的菜籽。
    05潮新闻记者提议建微信群帮顾家卖油和年糕,群名定为“亚民粮油手作坊”。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用菜籽油烧的苋菜梗蒸臭豆腐是夏日的下饭神器,特别上头。

    如今,哪里还能寻得到打菜籽油的地方?

    “余杭有个榨菜籽油的作坊,是一对夫妻在做,一天能榨个几千斤油。”根据网友提供的线索,今日(6月2日)上午,潮新闻记者来到余杭永安村,准备闻香找油。

    63岁的顾亚民在电话里给记者指路,他就是打油工坊的男主人,“你导航到余杭街道永安村潘家头,就能看到一块红颜色的牌子,走上来就是我家。”不一会儿,他拿着铲子等在了村口。

    怕记者找不到,顾亚民到村口来等。记者 章卉 摄

    夫妻二人坚守38年,打油工坊传来“喷喷香”

    顾亚民领着记者回工坊,“昨天来了个大户,起先说要打2000斤菜籽,后面又加了一车。”

    记者 章卉 摄

    当天的1000多斤菜籽油刚榨好,一上午的战场被女主人单冬美收拾好。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菜籽油香味,喷喷香,就是小时候的那种香味。刚榨完油,余烬之上还有热气。

    顾亚民擦了一把汗说,榨油很辛苦的,100斤菜籽能榨37-38斤油,好的饱满的菜籽有40多斤好榨。做这一行没人教,他是自己琢磨学的。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干,目前全村就只有他家在坚持。

    晾晒好的菜籽经过炒制后先压榨出毛油,随后进行分离沉淀,就能收获金黄透亮的菜籽油。顾亚民带着记者在工坊里把榨菜籽油的每道程序都介绍了一遍,榨菜籽油看看不难,加热、榨油、过滤……


    ▲小顾 摄

    一道道工序紧密衔接,炒熟的油菜籽一勺一勺地舀进榨油机,随着机器转动,晶莹透亮的菜籽油汩汩而出。

    记者 章卉 摄

    顾亚民进里屋,片刻拎了一桶刚榨好的油,放到阳光下给记者看,“我家的油很漂亮的,清澈透明。”

    图片

    受访者供图

    记者 章卉 摄

    顾亚民和单冬美的打油工坊坚持了38年。

    两夫妻都是厚道人,村里的街坊邻舍走过路过都会探头招呼他们“今天没打油啊?”遇到问路来买油的浙A车主,邻居们也会给带进来。

    应了那句老话“油香不怕巷子深”,瓶窑、中泰每年都有人到这里来打油。老顾客带新客人,每年都有新的买主跟过来。

    记者 章卉 摄

    龙井茶爱的菜籽饼,部分来自他们这里

    菜籽浑身都是宝,油能烹出人间鲜味,榨油后的副产物菜籽饼也是宝贝。

    菜籽饼是优质有机肥料,含油量大,能让茶树根系获得营养。用老茶农的话说,施过菜籽饼的茶树,来年新茶炒制时都会更香。“茶农也有问我们买的。”顾亚民说。

    老顾把菜籽饼装袋。记者 章卉 摄

    不仅茶农喜欢,菜籽饼还是垂钓人士最爱的饵料。“去年9月就有德清的老板,早早付了订金,预定了今年6吨的菜籽饼。用这个当肥料,家里的小葱都长得特别好,养花种菜都能用。”单冬美补充。

    记者 章卉 摄

    顾家的工坊打油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来料加工,自己拿菜籽来打油,100斤菜籽收70元的加工费,如果不带走菜籽饼就不收加工费。另一种则是直接买菜籽油,一桶9斤的菜籽油价格是100元。

    一上午,电话此起彼伏。“你要多少?大桶还是小桶?”顾亚民喜滋滋地接电话,转身和老婆报告“下午一点半还有两个人要来”。

    单冬美告诉记者,昨天瓶窑大户打了3000多斤,大壶小壶全部装满,忙到晚上:“这两天一天比一天忙。基本上一天要打3000斤左右的菜籽。如果在榨油,客人打电话来,我们可能都听不见,机器轰隆轰隆很吵的。榨油的时候很热,你这个位置坐都坐不住的。”

    女主人单冬美。记者 章卉 摄

    打油也打年糕,微信群记者帮着建好了

    工坊榨油从5月中旬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份。然后,他们开始切入下半年的主题——打年糕。

    顾家夫妻俩从女儿三岁开始,以打年糕为生,一晃女儿都到不惑之年了。

    单冬美说,女儿在宁波工作,有自己的小家,端午节都没回来。她领着记者出门,“娘家的事情女儿放在心上的,村口这块牌子是女儿做的,只是风吹雨打后,都淡了。”

    记者 章卉 摄

    他家的年糕在当地也有名,村里村外的人年年都会来买,年年都有记者来采访。

    顾师傅打年糕的技术也是自学的,打出来的年糕光滑,Q弹还能拉丝。去年艾草年糕因为原材料不多不够卖,今年夫妻俩提前备好了清明时节的艾草,做成了泥放进冰柜。今年还会做紫薯年糕,年轻人爱的口味,都安排。

    紫薯年糕下半年会供应。受访者供图

    采访中,顾家两口子说年纪大了,不会线上销售,潮新闻记者提议帮他们建个微信群,上半年卖油,下半年卖年糕。

    一家三口一致同意,女儿拍板,群名就叫“亚民粮油手作坊”。想买顾师傅家菜籽油的,可以通过微信群找他们。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飘香大肉粽20年不涨价!海宁“粽子奶奶”用传统手艺征服现代味蕾
    00:59
    太子尖“蛇鸟大战”一触即发,镜头实录自然界弱肉强食
    00:53
    我来社区串个门⑥|800架无人机让金沙湖成网红,平均年龄26岁年轻人的“上天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