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58所幼儿园扩容1400托位,鹿城探路“托幼一体化”

    潮新闻 共享联盟·鹿城 章温曦2025-05-30 22:56全网传播量3920
    00:00
    00:00
    01鹿城区成功入选浙江省托幼一体化改革试点名单,已开展工作的幼儿园达58所,提供托位1400个。
    02温州市正式印发文件推进托幼一体化,要求新建小区配套公办幼儿园托班与小班1:1配置,鹿城区通过空间重构等方式增加托位。
    03鹿城区出台补助政策,公办机构每班最高补助30万元,社会力量办托每班最高补助15万元,强化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
    04鹿城区探索多元化托幼一体化模式,如南汇街道打造社区托育驿站,温州市中心医院委托民办托育机构为职工子女提供全日照护。
    05鹿城区整合多方教育资源,提升托育机构服务能力,确保每个托育班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创新探索“‘2.5教1保’”师资配备标准,提升托育质量。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现在每天9点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托育班,我们就能安心上班了。”家住南郊街道的尤杨如今养成了新作息——准时将3岁的孩子送到温州市第二十七幼儿园后,便从容开启一天的工作。幼儿园开设托育班,源于鹿城区推进托幼一体化的创新实践。

    什么是托幼一体化?简而言之,即幼儿园同时开设托育班(服务2-3岁幼儿)和幼儿班(服务3-6岁幼儿),完整覆盖2-6岁儿童的保育教育需求。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正式公布托幼一体化改革试点名单,温州市鹿城区成功入选。截至目前,全区已有58所公、民办幼儿园(园区)开展“托幼一体化”工作,提供托位1400个。

    那么,从托位挖掘到硬件配套,再到师资培训,鹿城如何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推动托幼一体化从“有”向“优”提升?

    深挖潜力 向下延伸:

    鹿城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2025年5月,温州市正式印发《关于推进温州市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幼儿园向下延伸办托。其中要求,新建小区配套公办幼儿园原则上应按照“托班与小班1:1配置”同步建设;对于入托需求量大、具备扩建条件的幼儿园,要积极创造条件增设托班,原则上每6个幼儿班可增设1个托班。

    作为核心城区,鹿城面临着入园紧张与入托需求旺盛并存的双重压力。然而,历史原因导致区内不少已建成幼儿园在规划之初并未预留托班空间。如何在有限空间内“螺蛳壳里做道场”,实现扩容挖潜、增加托位?

    孩子在游乐区玩耍

    位于居民小区内的温州市第二十七幼儿园是典型代表之一,该园选择通过空间重构实现教育资源的集约利用。“为挖掘托位资源,我们调整了各年龄段班级分布数量,腾挪出一层至二层空间,打造了3个托育班约45个托位,并通过硬件设施改造、专用教玩具购置等方式,创设适宜的托育教养环境。”副园长樊晶晶介绍道。

    通过玩沙锻炼幼儿感官

    一方面,盘活闲置空间:将闲置的美术室、图书角等功能室转换为托育班教室,借助软隔断实现分区管理,并充分利用走廊、阳台等边角地,打造低幼专属游戏区。另一方面,建立错峰共享机制:明确幼儿班与托育班的户外活动时间,确保大型游戏器械实现全园共享。“这种‘分层不分家’的设计理念,既保障了低龄幼儿的安全需求,又有效促进了跨年龄段的教育融合。”樊晶晶说。

    改造细节处处彰显专业考量:洗手台、毛巾架、午睡床等生活区均经过“适幼化”改造,更利于锻炼幼儿自理能力;防夹门缝条、安全插座保护盖加上24小时监控设备,织就全方位的幼儿安全防护网;娱乐区、教学区等角落有序摆放着适合低龄幼儿的益智玩具。“增设托育班绝非简单加个班级,”樊晶晶指着教室内的桌椅强调,“托育班孩子体型更小,所有设施用具都必须经过专门的适幼化改造,才能营造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

    硬件改造与软件添置的底气,源自“真金白银”的补贴政策。据悉,近年来鹿城区从场地供给、税费减免、人才培养等多维度发力,持续强化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设已连续四年列入区级民生实事项目,并出台了明确的补助政策:公办机构按每班全额补助,最高30万元;社会力量办托按建设成本的49%补助,每班最高15万元,以切实投入助力托育服务发展。

    为增加托位供给,鹿城区还结合地域特点和不同群体需求,探索多元化“托幼一体化”模式。例如,南汇街道盘活闲置资源引入托育机构,打造社区托育驿站,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普惠服务;温州市中心医院则委托民办托育机构,为职工子女提供全日照护,实现婴幼儿教育与健康保障相结合。

    “后续,我们将继续以‘政府可承受,群众可接受’为原则,全面实施‘医疗机构专业办托’‘社区小区配套办托’‘幼儿园托幼一体办托’‘机关单位带头办托’‘社会机构市场办托’的‘5+X’托育服务模式,探索建立主体多元、普惠优质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让老百姓都能实现在‘家门口’上优质托育班的愿望。”鹿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完善团队 优化课程:

    让“幼有所育”迈向“幼有善育”

    当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尝试向下延伸开设托育班,“托育团队的专业化”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托育服务既非简单的家政照料,也不同于传统的幼儿园教学,其独特性亟需更精细的师资配置与专业支撑。

    根据观察实录定制课表

    如何让广大婴幼儿在“家门口”享受更加科学专业、安全规范、健康可靠的照护服务?鹿城区依托区妇计中心成立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和实训基地,整合卫健、教育、市监等主管部门力量组建区级专家库,为托育机构提供精准指导。同时,聘请市托育协会专业人士提供技术支持,全方位提升机构服务能力。

    孩子们自主用餐

    在安全监管方面,鹿城区大力推动托育机构监控接入“安心托”信息平台。该平台不仅将公共区域及班级监控实时推送至家长端,实现对托育生活的全程可视化监管,还优化育儿宣教功能,上线托育人员“专业在线学习”模块,汇聚卫生机构、行业协会优质课程,以智能实训模式实现专业人员照护技能的“云”提升。

    “在这一系列举措推动下,我们成功整合多方教育资源,确保每个托育班的主班教师都持有幼儿教师资格证及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樊晶晶介绍道,“这样,老师就能根据婴幼儿的不同月龄、生长发育状况及个性化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健康护理方案,提供高品质托育服务。”不仅如此,园区还创新探索“‘2.5教1保’”的师资配备标准——在常规“2教1保”基础上新增一名机动保育员,精准响应如厕训练等高频次照护需求。“如今,我们的师生比严格控制在1:7,确保每个幼儿都能获得充分关注。”

    专业力量的支持为托育质量筑牢根基。温州市第二十七幼儿园就近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度合作,不定期开展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服务,让家长托得更放心。“老师会细心标注每个孩子的易过敏食物,午休时定时观察睡眠状态,如厕后认真检查排泄情况,全力保障健康无虞。”樊晶晶补充道。在课程实施中,老师也一对一关注每个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动态研发适配低龄幼儿的“生成课程”,并依据孩子的即时反馈灵活调整每周活动计划,打破原本按部就班的上课模式。

    “原先,孩子总是等着我们给他穿衣服、收拾玩具,现在不同了,这些生活小事都不需要我们操心,还总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挂在嘴边。”家长王洛特说起孩子的变化,眼中满是欣喜。

    “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