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落实,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近日,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径乐社区坚持党建引领,运用“十能”工作法,聚焦居民实际需求,通过“访、宣、处、统”四步走,顺利完成小区垃圾房改造升级项目。
此前,网格员在日常走访中收到居民反馈,小区垃圾投放点异味刺鼻、地面污水残留、夏季蚊虫滋生等问题严重,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尤其是低层住户深受垃圾臭味影响。同时,现有分类标识不清晰、垃圾桶破损、垃圾外溢等情况也时有发生。此外,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还提出了垃圾桶高度不合适、投放点距离过远等实际困难。针对这些问题,社区高度重视,决定对小区垃圾房进行全面改造升级。
在走访调研阶段,网格员联动党员志愿者和楼道长成立工作小组,通过上门入户、设立意见箱、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居民意见建议,共收集到12条。其中,反映垃圾房异味问题的占比达85%,蚊虫滋生和环境卫生差等问题也较为突出。工作小组对这些意见建议认真记录、分类整理,为后续改造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为确保改造工作得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社区同步开展全方位的宣传动员工作。在小区主要出入口和每个单元门张贴垃圾分类海报,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针对部分居民存在的“怕麻烦”“嫌脏”等情绪,组织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网格员还挨家挨户发放宣传手册,重点讲解改造后的便利性。
实施阶段,社区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工作原则。与物业公司进行实地勘查,对小区垃圾投放点进行全面排查,建立问题清单。召开居民议事会,邀请业主代表、物业负责人和施工方共同商讨改造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密切关注居民意见,及时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例如,有住户反映夜间投放不方便,社区立即联系加装了照明设施;针对蚊虫及脏乱等问题,后续又增设防蝇灯、洗手台。改造期间设置了临时投放点,并安排志愿者轮流值守,确保过渡期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档。
历时20天的工程结束后,社区牵头组织物业公司、党员代表、居民志愿者等成立验收组,逐项验收;出台《垃圾房使用管理规定》,明确开放时间、保洁标准和管理责任。
为保障改造成效可持续,社区创新推行“三员共管”模式:物业公司配备专职管理员负责日常维护,社区党员担任监督员定期检查,居民志愿者作为宣传员开展分类指导。
通过此次改造,居民投放准确率从改造前的62%提升至89%,周边环境投诉量下降75%,原脏乱区域焕然一新。该项目不仅解决了居民的实际困难,还探索出了一条“居民提需求、社区搭平台、多方共参与”的社区治理新路径,为后续其他民生项目积累了宝贵经验。
下一步,径乐社区将持续关注垃圾房使用情况,及时收集反馈意见,动态优化管理措施,让改造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居民。
“转载请注明出处”
周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