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脚下的“隐形杀手”

潮新闻 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2025-05-26 08:42全网传播量2.1万
00:00
00:00
015月19日,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学生坠入化粪池身亡,引发关注。类似事故频发,暴露化粪池等“有限空间”管理隐患。需压实责任,升级防护,强化公众教育。
02化粪池事故中,受害者常因吸入有毒气体致命,救援专业性要求高。四川内江男孩扔鞭炮引发化粪池爆炸等案例,印证风险复杂性。
03夏季高温雨季来临,有限空间事故高发。城市中污水井、燃气井等需从源头筑牢防线,建立隐患排查专业化机制。
04重庆对外经贸学院事件后,学校加强风险排查,但更深层问题在于管理权责模糊。需明确责任链条,避免安全责任异化为“面子工程”。
05提升公众自救能力,普及“勿盲目施救”理念,通过案例警示、应急演练等方式,让“有限空间危险勿近”成为常识。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化粪池事故再现。5月19日下午,重庆对外经贸学院一名学生在操场坠入化粪池,经多方救援仍不幸身亡。目前,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已成立工作专班,配合有关部门处置,全力做好善后事宜,并加强风险排查。

一个20岁的年轻生命,骤然消逝在本应最为安全和宁静的校园中,如同一记重锤叩击着社会的神经。事件迅速引发网友关注。然而,这绝非孤立个案:一个月前,一名女生在庙会兼职时,因捡落旱厕的手机,不慎坠入化粪池中溺亡,该化粪池井口只盖着一层约2厘米厚的朽坏竹胶板,周围没有危险警示标志和防护围挡措施;2024年8月,河北廊坊固安县一小区内一对母子意外掉入污水井身亡,事发前一天,有业主曾在小区群里提醒,污水井盖被顶了起来……

一再发生的悲剧,暴露了长期被忽视的“脚下隐患”,也敲响了公共安全治理的警钟。

从此次事件的细节看,涉事化粪池井口以腐化木板覆盖,上覆草皮与绿化带融为一体,既无承重能力,也无警示标识。据媒体报道,在2024年12月的校园安全大检查中,辅导员虽发现“井盖周边轻微塌陷”,却未深究木板安全性,让专业检查沦为形式主义。更深层问题在于,化粪池等“有限空间”的管理权责模糊,物业、市政、学校等多方推诿扯皮,安全责任异化为“面子工程”。  

化粪池的危险性远超普通人认知,其内部长期处于缺氧状态,沉积污物释放的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浓度可瞬间致命,沼气遇明火更可能引发爆燃。一旦跌入,受害者往往经历“吸入沼气—窒息灼烧—肺蚀等”致命过程。2025年四川内江男孩扔鞭炮引发化粪池爆炸、2024年广元爷爷救孙心切盲目下井身亡等案例,印证了这类风险的复杂性——不仅涉及个体防护,更考验应急救援的专业性。

随着夏季高温雨季来临,有限空间事故进入高发期。城市中污水井、燃气井等“隐形杀手”密布,需从源头筑牢防线。

一是压实主体责任,根治形式主义。责任方须建立“隐患排查专业化”机制,如委托第三方机构定期检测井盖承重、气体浓度。对因管理失职导致事故的,应严格追究法律责任,倒逼安全管理从“应付检查”转向“敬畏生命”。

二是升级防护设施,消除物理隐患。立即对老旧化粪池、污水井进行全面改造,加装防坠落网、警示灯、气体监测装置,短期内无法整改的必须设置硬质围挡和醒目警示标志。还可以借鉴部分城市“井盖终身负责制”,让每个设施都有可追溯的责任链条。

三是强化公众教育,提升自救能力。通过案例警示、应急演练等方式,让“有限空间危险勿近”成为常识。尤其要普及“勿盲目施救”理念,避免用生命冒险,衍生次生灾害。

安全不是标语墙上的口号,而是脚下实实在在的守护。当我们为重庆遇难学生痛惜时,唯有将伤痛转化为行动,才能避免无辜的生命坠入悲剧的“黑洞”。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法治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