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的价值,不仅在于发电。
在新昌的青山绿水间,一滴水的旅程被赋予多重意义:它可以是点亮万家灯火的“绿色电能”,可以是变现生态产品价值的“金融活水”,也可以是撬动乡村振兴的“黄金流量”……在新昌,“一滴水”正释放出推动共同富裕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水保共富贷”“贷”动共富
近年来,我县依托历年水土流失治理成果,不断挖掘水土保持生态产品,积极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通道。2023年,我县被省水利厅确定为水土保持碳汇及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两项试点县之一;2024年3月,我县入选浙江省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第一批试点县,成为绍兴市唯一入选的县(市、区)。
守好青山,换来“金山”。2024年8月,县水利水电局与新昌农商银行签订水土保持绿色金融合作协议,全国首单生态清洁小流域“水保共富贷”落地新昌,获得5亿元水土保持绿色金融授信,实现了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该笔贷款惠及的6个乡镇(街道)年均可减少利息支出500万元。“这将全面带动我们发展亲水经济、民宿、露营等新业态,有效助力区域共富。”小将镇有关负责人表示。
“‘水保共富贷’的实践,证明了绿水青山可以变成金山银山。”县水利水电局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县已累计发放“水保共富贷”700多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今年3月,省水利厅公布20项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其中《新昌县创新推出“水保共富贷”,助力亲水新业态发展》顺利入选。
“绿电”点亮“绿色经济”
“别看我们电站有40多年的历史,申请‘绿电贷’改造后,发电量提升60%,收益更是提升70%。”沙溪镇的樟家山水电站负责人介绍,如今电站每年能发电130万度。
2023年12月,我县发布全国首个单独核算的小水电GEP核算报告,并创新推出“绿电贷”金融产品。这一创举打开了小水电站绿色发展与共富增收的新大门:全县参与GEP核算的30座小水电站,凭借科学量化的绿水青山价值,获得总计10亿元的银行授信支持,打通了水生态资源从“资源到资金”的转化通道。
小水电点“绿”成“金”的探索不止于此。随着首批8座水电站在I-REC(国际绿证)系统申请注册,我县小水电获得签发2.2万张国际绿证资质。按全县年均发电1.5亿度计算,全部电站完成注册后可签发国际绿证15万本。
这组数据在去年5月,变得更具现实意义——县水利水电局与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国际可再生能源证书战略合作签约。根据协议,我县小水电国际绿证将优先供给三花智控,用以支撑其产品进入供应链体系、抵消其产品的碳排放,我县小水电也将实现价值近百万的绿电效益。
生态“好水”变文旅“活水”
今年“五一”假期,十九峰下,韩妃江宛如一条灵动的碧色绸带,蜿蜒缠绕着千年古道,将奇峰、幽谷、秀水串珠成链,吸引众多市内外游客休闲徒步。“‘浙东张家界、江南小桂林’的美誉,实至名归!”来自杭州的游客王先生一家,在徒步走完韩妃古道后,连连赞叹。
“东江十里·风起大明”和美乡村示范带依托钦寸水库和黄泽江的潺潺碧波,也取得初步成效。今年“五一”假期,先行投用的露营小集,巧妙利用黄泽江生态空间和滨水自然景观,打造“轻介入、重体验”的复合业态,成为市民和游客争相打卡的爆款景点。
这是我县近年来深度聚焦县域水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做活河湖山水与文化旅游交融文章的缩影。今年,全县流域三大核心景区、两大主题片区、十大主要滨水游线区已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实现总营收超3000万元。
守护绿水青山,奔赴金山银山。我县正以生态“好水”激荡经济“活水”,绘出一幅水旅融合、共同富裕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