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开放共享科创服务平台体系 助力长三角新质生产力发展
高位谋划精准定位
谋划六大单元科创服务平台,解决新材料产业分析检测能力不足、高功能研发与验证资源稀缺、原创性前沿技术转化困难等问题。如,分析检测平台开展“诊疗一体”服务,两年多来已服务全国800余家高校院所和企业,70%客户来自长三角地区。
共建共享优势互补
整合“政产学研用”优势资源,在长三角区域内形成共建共享共研的良性循环。2024年,与上海微谱共建的分析检测平台牵头成立全国分析测试技术联盟,已有30多家单位加入,80%来自长三角地区;微纳平台于2024年底启用,采用合作研究、委托开发、资源共享等对外运营模式,与上海、杭州、苏州、合肥等地10余家单位签约;与中建材(浙江)共建先进电池材料与器件联合实验室,投资逾千万元。
核心支撑促进转化
遴选高科技初创项目,提供工程化验证与成果转化全流程服务,与长三角区域单位共建加速器、产业园等,推动项目在区域内转化和产业化。2024年,入孵求境科技、翎慧科技等15个项目,与上海同萃、浙江富浙共建科创学院。
吴兴创新跨省生态联勤模式 推动长三角区域警务一体化
“四跨”联动,创新探索跨省生态联勤新模式
创新推动“五联五共”等跨区域协作机制,打造公安和生态环境为主导“2+5”跨部门联动联勤模式,建立“水陆空”跨场景平台,推动两地网格员、老党员、退伍老兵等社会力量跨组织串联。
迭代升级,“以点带面”助推全域共治大整改
探索建立全国首家区县级生态治理中心(生态警务联勤共治中心),打造阵地融合、力量融合、数据融合、业务融合升级版,业务平均处置时间从2.8天缩短为1天,群众回访满意率达 95.6%。
示范引领,复制推广生态警务“吴兴经验”
央视新闻、人民公安报等30余家省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连续2年入选长三角区域警务合作优秀案例,推动“吴兴经验”在长三角地区快速推广。
南浔以“长三角泛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园”为媒锻造沪浙产业合作新示范
聚焦开放融合,链出发展活力
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进一步打造沪浙合作的创新支点。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高质量举办相关材料产业创新活动,邀请众多半导体领域专家、学者、领军企业代表为半导体产业发展献计献策,激发南浔半导体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活力。
聚焦产业谋划,破解发展阻力
聚焦长三角重点领域,紧盯上市公司、“专精特新”等半导体“明星”企业,开展靶向招商,实现产业一体化融合。已落地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上海新阳、宁波微芯等11个半导体材料关联项目,可弥补国内行业空白。
聚焦资源融合,夯实发展平台
打造园区“三横三纵”交通网络,加大与国家芯火平台、张江实验室等科研院所战略合作,构建集研发、中试和小试于一体的公共创新专业平台,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上海集成电路研究院、上海芯谋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形成协作,主动融入长三角城市产业辐射圈。
园区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融,平湖金山协同打造浙沪新材料产业园
机制协同,以大手笔实现大突破
谋划形成“1+3”区域联动机制。通过签订跨区域合作协议,实现战略共识制度化;通过召开高层级联席会议、梳理联动破难项目、召开专班会议,强化推动落实。
产业协同,以大平台实现大发展
依托上海石化龙头企业,抓好区域间的溢出效应、关联效应,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文章,形成绿色产业链错位发展。
创新协同,以大流动实现大融合
通过人才跨区域交流、科技跨区域互认、金融跨区域共拓,推动优质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优化配置。
基础协同,以大配套实现大支撑
通过泊位开发面向两地、公共管廊互联互供、集疏运体系两地贯通等,实现基础设施跨区域共建共营,为产业大发展提供大支撑。
南湖携手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向“新”提质,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深耕应用研究,打造科技创新的“主引擎”
聚焦引育“新动能”,面向长三角地区深入实施院地合作“1+N”深根计划,累计为当地引育科技企业1031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3家,年均税收贡献超1.2亿元;聚焦发展“新需求”,依托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浙江),联合组建“清华长三角科创机构共同体”,开展长三角区域产业发展共性问题和企业关键技术难题联合攻关,2024年2个项目入选长三角科创共同体联合攻关计划,企业发榜资金达5000万元。
培育创新型人才,构筑智力集聚“蓄电池”
坚持“柔性引才”,以“院地合作”打造跨区域人才招引平台,连续举办15届“海外学子浙江行”活动,累计引才培养海外高层次人才1000余人;搭建长三角科创路演平台,举办创业大赛等活动600余场,促成长三角落地签约项目1300余个。坚持“科学育才”,结合国家战略布局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组建由15名院士和21名国家级人才领衔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凝聚全职人员1000多名,其中,科研人员占比70%。
谋划战略性产业,打造产业发展“孵化器”
深度布局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2024年嘉兴柔电院投入使用占地41亩的科研实验新院区,成建制引进清华院系,建立国际首条柔性集成器件制造中试线,协助当地培育南湖凯乐士、星天海洋等一批规模超百亿产业化项目。深入实施院企合作“十百千”工程,与中石化、华润等十余家央企,华友钴业、凯乐士等百余家地方龙头开展战略合作、协同攻关,为“千”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赋能。
陈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