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绍兴徐渭艺术馆的《墨葡萄图》前驻足凝思,于青藤书屋的斑驳石阶上临摹书法,漫步西湖苏堤品读历代题咏……近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文秘专业的同学们手持“审美任务单”,在江南山水与历史遗韵中完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美育实践课,让美育从课本走向大地,从技能训练升华为心灵浸润。
现代文秘学生在徐渭艺术馆开展《高职美育》现场教学
打破边界,把课堂搬到历史现场
浙金院创新构建“四维美育行走地图”,将徐渭艺术馆、浙江省非遗馆、浙江美术馆等12处文化地标转化为教学现场,形成“艺术馆里讲美学、西湖山水教诗画、非遗工坊传匠心”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在徐渭故居,同学们通过“书画临摹+戏剧创编”再现明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在西湖十景考察中,“园林美学解析+诗词即兴创作”的任务驱动,让雷峰塔的夕阳、三潭印月的波光都成为审美教育的鲜活素材。
“美育不是静态的知识灌输,而是动态的生命体验。”该校美育中心副主任施技文介绍,学校年均组织30余场“文化行走”,2000余名学生在实地教学中实现了“从观看到对话,从临摹到创造”的认知跃迁。
师生赴美术馆、博物馆、非遗馆参观学习
体系创新,让美育与专业共生长
浙金院将美育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基因,构建“必修筑基+行走赋能+创作升华”特色体系。据悉,必修课《高职美育》打破传统框架,设置“江南园林美学”“非遗工匠精神”等在地化模块,18个实践学时中,1/3课时在校外及艺术实践中完成。22个美育社团与12个非遗工坊联动,形成“周一民乐工坊、周三篆刻沙龙、周五戏曲雅集”的浸润节奏。更与嵇锡贵陶瓷工作室、陈水琴刺绣工作室、鸡血石博物馆等共建实践基地。
在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务礼仪》课堂上,教师蔡颖华正带学生分析亚运会颁奖礼仪中的“宋韵美学表达”:“青瓷色的礼服取法南宋官窑,盘金绣纹样源自西湖十景,这是职业素养与审美创新的完美融合。”这种跨界融合已成常态,金融专业开设《金融服务礼仪》,跨境电商专业开发《图形图像处理》,会计中外合作《ARTS》将美育转化为职业竞争力。
非遗体验
时代答卷,以美育赋能精神共富
在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背景下,浙金院的美育实践具有特殊深意。学校将“千日成长工程”与“美育浸润行动”深度融合,开发“非遗+乡村振兴”课程包,师生团队连续6年深入舟山桃花岛,既为渔民子弟开设艺术启蒙课,又协助开发“海丝纹样”文创产品;与安吉鄣吴镇开展乡村美育共富课堂,将艺术设计赋能乡村产品营销、鄣吴竹扇非遗文创;与临安峡谷源村开展鸡血石雕创新工坊等,让美育成为连接城乡的文化纽带。
目前,学校美育中心正筹备“大运河美育走廊”研学项目,计划将杭嘉湖绍四地文化资源串珠成链,打造“可触摸的中华文明教材”。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