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点,老陆骑着电瓶车准时到达秀洲区油车港镇来斯奥残疾人之家。拿起画笔,勾勒形状,他熟练地在白纸上画出了一朵向日葵——它代表“向阳而生”。“画画让人平静,也让我觉得自己‘有用’。”他笑着说。在秀洲区,像老陆这样的352位残疾人,正通过一个个特殊的“家”,重拾人生主动权……
走进来斯奥残疾人之家,这里窗明几净,墙上挂满色彩斑斓的画作、精致的剪纸作品等,内设工疗区、康复室、心理咨询区等功能区。在工疗中心,职工们有的在专注地叠毛巾,有的在组装说明书、电器配件等。
依托爱心企业资源,来斯奥残疾人之家开发了组装取暖器配件、毛巾整理、废气检测袋安装等适合残疾人的工作岗位,人均月收入超过2300元,同时还缴纳五险。
“我们以不低于嘉兴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工资,此外还设有计件收入,在多劳多得的模式下让大家感受到自我价值,也获得了稳定的收入,得以改善生活质量。”
据负责人王军介绍,这家公建民营机构由本地企业来斯奥运营,目前共有32名智力、精神残疾人在此工作。在提供就业机会和健全工资保障机制的基础上,残疾人之家还提供了日间照料、技能培训和康复服务,成为他们融入社会的“阳光驿站”。
今年36岁的小冯患有智力二级、肢体二级残疾,此前很难找到工作,也难以适应社会。如今她在这里找到了新生活,“每天画画、做手工,心里踏实”。管理员姜老师说:“虽然小冯从没有上过学,但是她画画很有天赋,一指点就有灵感了。”一起学画画的同伴老陆也腼腆地说:“画画修身养性,情绪也稳定了。”
机构运营离不开政府与社会的支持。该场地由政府出资建设,秀洲区残联给予政策扶持,并牵线搭桥引入社会资源;周边不少爱心企业主动对接需求,捐赠手工订单让职工增收;志愿者们定期组织活动,让康复训练转化为趣味课堂……
通过“政府搭台、企业供岗、社会助力”的三维联动,秀洲区的残疾人之家实现了残疾人家门口就业增收的心愿,也增强了他们融入社会的信心。
还有新塍镇兴昌残疾人之家、王店镇立洲残疾人之家……目前,秀洲区已建成13家残疾人之家,构建起日间照料+辅助就业+社区融合模式,既减轻家庭负担,又推动残疾人从“被动受助”转向“主动发展”,托起了“慢行者”的尊严与幸福。2024年,全区残疾人就业率达73.18%,越来越多“慢行者”在社会的托举下,走出家门、走进职场、走向自立。
今天(5月18日)是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主题“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呼应时代需求,凝聚了新时代助残工作的核心价值。
秀洲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深化“残疾人之家”模式,通过拓展校企合作、定制化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提升残疾人就业竞争力,同时呼吁社会打破偏见:“残疾人最需要的不是怜悯,而是平等参与的机会。”
离开残疾人之家时,老陆正为画作调色,蓝与红交融成绿,恰如这群特殊学员的生活——在社会的托举下,他们正绘出自己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