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完成近海水质监测“共享航次”首航

潮新闻 记者 胡静漪 通讯员 李沁格2025-05-16 07:21全网传播量11.1万
00:00
00:00
01近日,生态环境系统千吨级监测船“中国环监浙001”完成春季“共享航次”首航,为国内首次以该模式开展近岸海域水质监测,为杭州湾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02杭州湾是国家重点攻坚海域,生态环境部门正探索污染源,提升水质。“中国环监浙001”配备先进设备,本次航次获取多组水质数据。
03省海洋监测中心创新“共享航次”机制,协同第三方机构出海,提高监测同步性与精准度,租船费用减少30%,航程节约25%。
04“中国环监浙001”不仅完成监测任务,还协助完成海洋辐射监测及科研项目,实现监测平台共享与联合调查创新。
05通过统筹调配,监测航期跨度缩短超22%,工作条件提升,有效保障监测数据质量。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生态环境系统首艘千吨级监测船“中国环监浙001”返回舟山市定海航标管理站码头,顺利完成2025年春季“共享航次”首航。这是国内生态环境领域首次以“共享航次”的模式开展近岸海域国控网海水水质监测,将为杭州湾海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据悉,杭州湾是国家重点攻坚海域之一,无机氮是主要污染物,生态环境部门正在探索追溯污染物及同位素的来源,找出杭州湾水质提升的关键因素。“评估和科学决策的前提,是掌握高水平的监测数据。”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现场监测室(应急监测室)主任胡序朋博士介绍,一直以来,浙江近岸海域海水样品采集和现场监测的工作由多家单位分头行动,出海时间不同步、采样实验条件不统一,监测数据可比性差。

监测人员正在利用CTD多通道采水器采集海水水样。通讯员 胡序朋 摄

今年,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的指导下,省海洋监测中心创新建立“共享航次”监测机制,与另外两家承担监测任务的第三方监测机构协同出海。该中心提供监测船“中国环监浙001”,并租赁“浙科考1”及其他船舶参与“共享航次”,四月下旬开启浙南区域和浙北区域航次监测。

本次航期跨度共计14天,累计航程约2500海里。“我们最大程度提高各监测机构样品采集和现场监测的同步性,提升海洋环境监测管理的精准度。”胡序朋说。本次监测任务主要由“中国环监浙001”完成,其配备有走航智慧监测系统和船载实验室等先进监测设备,今年新增走航式营养盐分析设备,获取营养盐数据159组,水质温度、盐度、pH、溶解氧95组,同步开展碳氮同位素采样。

采样人员下放单通道采水器。通讯员 胡序朋 摄

以往,第三方监测机构各自单独租船,不仅开支大、采样周期长,还会租赁渔船等非专业船舶。通过统筹调配,由省海洋监测中心提供监测船,整体租船费用较去年减少约30%,航程节约25%,监测航期跨度缩短超22%,还提高了监测调查的工作条件,有效保障监测数据质量。

此外,航次还协助省辐射环境监测站完成海洋辐射监测任务,协助海洋二所完成尖兵领雁及海洋碳汇相关科研项目,以监测平台共享的方式,实现联合调查创新。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浙江沿海水上春运收官 发送旅客超570万人次
浙江首颗海洋卫星研制成功 沿海水域的新“慧眼”长这样
春运首日 超10万人次浙江沿海水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