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碘,你吃对了吗?

潮新闻 通讯员 严敏 记者 杨茜2025-05-15 09:34全网传播量3万
00:00
00:00
01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2025年5月15日是全国第32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主题是“持续科学补碘,推动健康发展”。
02孕妇、婴幼儿及儿童最易受碘缺乏影响,缺碘会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等疾病。我国是碘缺乏危害严重国家,需长期科学补碘。
03根据2023年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不同年龄段人群每日碘需求量不同,孕妇和乳母需求最高。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同样需补碘,因富碘食物摄入不足。
04补碘主要通过食物、饮用水及加碘食盐,食盐加碘是国际推荐的最有效措施。正确购买和使用碘盐很重要,包装需带碘盐标识,保存要避免阳光直晒。
05研究显示,碘缺乏是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但无证据表明食用碘盐会引起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癌增多。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应限碘饮食。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2025年5月15日是全国第32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持续科学补碘,推动健康发展”,适宜的碘营养水平是维护人体健康的基础。

关于碘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杭州市疾控中心监测所的专家一网打尽。

图片来源于图虫

碘的生理功能?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在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调节新陈代谢、维持机体器官和系统功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缺碘的危害?

当碘摄入不足时就会引起碘缺乏病,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以痴呆、矮小、聋、哑、瘫痪为主要临床特征)和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以智力低下为主要临床特征)、单纯性聋哑、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等。

哪些人群易受碘缺乏危害影响?

孕妇、哺乳妇女、0-3岁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儿童是最容易受碘缺乏危害影响的人群。一般而言,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缺碘的影响。

自然环境中碘的分布如何?

碘在大部分土壤、岩石和水中的含量都很低。自然环境缺碘主要因为:一是冰川融化,冰水冲刷将富碘的成熟土壤大量冲走,裸露岩石形成的新土壤碘含量仅为原来的十分之一。二是洪水泛滥使局部地区土壤中的碘连同土壤被冲走。三是由于植被破坏,土壤裸露造成碘被淋滤从而大量丢失。杭州为外环境碘缺乏地区。

为什么会缺碘?

人体自身无法合成碘元素,必须通过外界获取。人体内的碘含量仅有20-50㎎,一旦停止摄入,储备的碘仅够维持2-3个月。我国是碘缺乏危害较为严重的国家,因此要长期坚持科学补碘。

人体每天需要多少碘?

2023年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健康人每人每日碘参考摄入量:0-0.5岁婴儿的适宜摄入量(AI)约为85微克/天,0.5-1岁婴儿的AI约为115微克/天,1-11岁儿童的推荐摄入量(RNI)为90微克/天,12-14岁的RNI为110微克/天,15岁(含)以上及成人的RNI为120微克/天,孕妇RNI为230微克/天,乳母RNI为240微克/天。

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也需要补碘吗?

无论城市或者农村地区人群,都可能受到碘缺乏危害影响。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在沿海地区居民中的食用频率和食用量都很低,因此沿海地区也需要普及碘盐,以保证居民碘摄入,降低碘缺乏的风险。

如何补碘?

人体膳食碘的摄入量主要来源于食物、饮用水及加碘食盐,其中,食盐加碘是 WHO 等国际组织推荐的控制碘缺乏病最安全、最有效的措施。还可以通过食用富碘食物、含碘营养素补充剂等方式补碘。

如何正确购买和使用碘盐?

一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碘盐,包装带有碘盐标识。二是碘盐放在阴凉干燥处保存,避免阳光直晒和吸潮。三是烹饪时不宜过早放入碘盐,避免碘受热失效失去补碘的作用。

食用碘盐与甲状腺结节有关吗?

我国长期监测和相关研究显示,碘缺乏是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在普遍食盐加碘地区,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低于历史碘缺乏地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食用碘盐是引起甲状腺结节增多的原因。

食用碘盐与甲状腺癌有关吗?

缺碘比碘摄入过量更容易引起甲状腺结构和功能改变。根据全国肿瘤登记点的癌症监测数据,结合中国疾控中心的食用碘盐监测数据的初步相关分析显示,碘盐消费量与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无相关性。

哪些人不宜吃碘盐?

患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常见有甲亢、甲状腺炎等)患者,因治疗需要遵照医嘱限碘饮食。生活在高水碘地区尚未改水的居民,应食用未加碘食盐。由于碘过量导致的甲减患者,应限碘饮食。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能吃竹笋吗?关于这个应季讨论,医生的解答来了
杭州大伯脚上长了“乒乓球”,一年穿不了鞋!这类疾病“吃不对”,很遭殃!
15岁青春年华的她,却被确诊胃癌……
一个改善睡眠的方法:晚餐吃点“钾”
健康素食,竟成“致命陷阱”!阿姨险些因此心脏骤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