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咖啡店吃馄饨,奶茶店喝浓缩,“混搭风”还是吹进了杭州茶饮界

    潮新闻 记者 顾喆翡2025-05-14 06:13全网传播量3.7万
    00:00
    00:00
    01杭州芳塘街区一家名为“两条人”的咖啡店开业不到一年,就在附近美食榜单上排名第一,这家咖啡店主打咖啡配馄饨。
    02袋袋作为店主,将中餐融入咖啡文化,提供咖啡配馄饨等特色套餐,受到消费者喜爱。她已开设两家门店,并计划继续扩张。
    03袋袋拒绝做网红店,坚持真材实料,追求复购率,做价廉物美的街坊生意。其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咖啡店的产品边界,吸引了美食达人的自发打卡。
    04北漂九年的袋袋转型做餐饮,带着艺术生的随性,将咖啡与中国传统食材结合,形成了独特记忆点。
    05茶饮品牌加入咖啡赛道,推出平价高质的咖啡饮品,与奶茶店形成时段互补,满足年轻消费者复合需求。“茶咖混战”正在重塑中国现制饮品市场格局。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初夏的午后,开业不到一年的杭州芳塘街区的拐角处,一家有趣的咖啡店映入眼帘。午后阳光斜斜地洒在门口,几张外摆桌椅随意散落,招牌上“两条人”三个字透着几分随性,折叠门框上贴着醒目的“手工大馄饨”。谁能想到,这家不起眼的小店在附近的美食榜单上排名第一。

    推门而入,浓郁的菜香夹杂着现磨豆子的醇厚扑面而来,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只永远趴在门口的名叫“曼玉”的银渐层猫店长。

    这是猫咖?咖啡店?还是馄饨店?

    两条人的猫店长“曼玉” 顾喆翡/摄

    卖馄饨的咖啡馆,主打“好好吃饭”?

    “我们是咖啡馆,卖馄饨的咖啡馆,‘曼玉’是我们店最受欢迎的员工,有很多粉丝哦。”老板袋袋是一名两个孩子的母亲,父亲是当地小镇小有名气的“食神”,袋袋也继承了父亲对食材的挑剔。对她而言,“两条人”是咖啡馆,也是家庭食堂。

    开咖啡馆的初衷质朴得像颗马铃薯,只因漂泊游子时常想起父母的叮嘱:“每天都要好好吃饭。”两条人的店名源自自家的两个娃,也是“五条人”乐队的粉丝,店里经常会放乐队的歌,偶尔有快递小哥取餐之时会调侃:“两条人的店里听五条人,这个店进来就感觉很松弛。”

    咖啡配馄饨是店家的招牌 顾喆翡/摄

    “我们店的招牌套餐,咖啡配馄饨,还有老家有名的盐焗鸡,要不要尝尝我做的小甜品杏仁豆腐,很受欢迎哦。”袋袋递上了菜单。翻开菜单,咖啡小贴士写得满满当当,从咖啡的基础知识到单品咖啡的特色,从意式咖啡的产地风味到季节限定特调,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专业与用心。而创意风味咖啡的名字也很逗趣——油柑我很啤、咸海风……让人忍不住想逐一品尝。

    菜单上写满了咖啡小贴士 顾喆翡/摄

    咖啡回归日常生活,才是最长久的生意

    “社区咖啡店太多了,普通的咖啡店已经无法吸引用户了。我们主打的差异化就是咖啡和中餐融合。”这已经是两条人的第二家门店,还有一家为期一个月的街区慢闪店正在进行中,“第三家门店也已经在装修了。”袋袋透露,目前有不少商业体向自己抛出了橄榄枝。

    两条人的街区“慢闪”店 受访者供图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咖啡市场,传统“咖啡+西式甜点”的模式已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随着连锁品牌以高性价比和标准化服务占据白领市场,独立咖啡店若想突围,本土化创新已是不少店家的突破之路。

    袋袋开咖啡店的初衷很简单——厌倦了朝九晚五的职场生活,又恰是个痴迷咖啡的人。2021年,这个随性的咖啡爱好者已经着手筹备自己的小店。

    与其他咖啡店主不同,她早早就打定主意要打破常规。看着满大街“咖啡配蛋糕”的标准化菜单,她琢磨着把中餐的烟火气融入咖啡文化,或许这才是更接地气的选择。

    于是,这家藏在街角的小店渐渐有了模样——店里飘着现磨咖啡香的同时,灶台上也冒着热气;手冲台旁摆着刚出锅的馄饨;熟客们习惯先来杯美式提神,再配上一碗鱼香茄子拌面。在这个追求网红打卡的时代,她始终相信:让咖啡回归日常生活,才是最长久的生意。

    做网红咖啡店能赚到钱吗

    “不亏本,有点钱赚就够了”

    “刚开始的时候顾客不太适应,经常有好奇的人问,是把馄饨放在咖啡里吗?现在老顾客们都熟悉了,知道是咖啡搭配馄饨一起卖。我们反而觉得,在咖啡里加入一点口味合适的小馄饨也许也是不错的思路,例如馄饨拿铁,类似我们中餐甜点冰镇小汤圆。”袋袋开始脑洞大开研究起新品。

    店里的开放式柜台摆放着各种食材——古法黄片糖、云南桃胶、广昌白莲、黑龙江有机红小豆……袋袋对食材的挑剔可见一斑。

    “店里的食材都是自己选的,馄饨肉馅每天都用土猪肉手剁,辣椒油也是自己熬的,虽然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尝不出来,但是坚持真材实料干净卫生是我的底线。”袋袋表示自己不想只做一时的网红店,自己追求的是复购率,做的还是价廉物美的街坊生意:“当你想吃点舒服的、安心的,又不想将就的时候,自然就会想到我们。”

    招牌套餐 顾喆翡/摄

    北漂九年,做为资深策展人的袋袋虽然转型做了餐饮,骨子里还是带着艺术生的随性,挑店面喜欢氛围好、松弛感拉满的街区,在快闪集市做得对味了,索性停下来找个铺子开常驻店。对于网传“单店月流水30万元”的传言,袋袋笑着否认,她掰着指头算起了账:“最好的时候每天有五六千元(流水)就了不起了,平时生意不好的时候大约只有两三千元的营业额。开店租金和人工又占了很大一部分,每月支出起码4万块,还不算食材、水电等等杂费。我的目标很低,不亏本,有点钱赚就够了。”

    将咖啡与中国传统食材结合,用馄饨替代可颂、以盐焗鸡搭配手冲,既满足国人口味,又形成独特记忆点。这种“中西合璧”的创新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咖啡店的产品边界,更成为了吸引美食达人们自发打卡的亮点。

    店主袋袋笑称,经常是看到社交媒体上的留言后,才知道当天来用餐的客人里藏着美食圈的大咖:“最让我惊喜的是连《风味人间3》的美食顾问都来了,能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这比任何宣传都让人开心。”

    茶咖混战,消费者得实惠

    大厂码农小秦最近抛弃了常喝的连锁咖啡店,转向了奶茶店的咖啡单品:“功夫美式只要八块钱,豆子又好价格又实惠,好适合我们这类每天都需要续命的打工人。”奶茶店卖咖啡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打开各大品牌的菜单,从基础美式到创意特调,咖啡产品线持续扩容,加上外卖平台的补贴,大多数品牌的咖啡单品集中在10元以内,最便宜的咖啡预估到手甚至只要1元多。

    图片源自外卖APP

    奶茶店的咖啡好喝吗?“不比专业咖啡店的差,还有很多特调口味,最近常喝的是水果咖啡,好多奶茶品牌都有,苹果、凤梨还有柠檬口味,口味还蛮不错的,价格也不贵。”白领王小姐告诉潮新闻记者。

    随着茶饮品牌的咖啡单品晋升市场新宠,品质升级成为关键竞争点。新茶饮头部品牌之一的古茗茶饮工作人员表示,门店的咖啡豆原料精选IIAC国际咖啡品鉴大赛金奖咖啡豆,以及为确保咖啡风味新鲜,所有咖啡豆均使用2个月内烘焙的新豆。此外,古茗会对每台进口咖啡机设备进行精细调试,预设3种不同的精粹浓缩咖啡参数,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口味需求。针对不同地区的水质差异,门店还特别加装水压稳定罐,确保咖啡萃取的稳定性:“我们希望给消费者提供平价高质的咖啡饮品。”

    新茶饮品牌通过引入咖啡,有效填补了上午时段的需求空白。奶茶的消费高峰集中在午后,而咖啡的晨间消费特性恰好形成时段互补。而大品牌成熟的冷链物流、门店标准化系统也为咖啡业务提供了现成的基础设施。各大新茶饮品牌发力咖啡赛道也顺理成章。

    年轻消费者既追求奶茶的趣味性,又需要咖啡的功能性,“混搭”正是对这种复合需求的响应。这场“茶咖混战”正在重塑中国现制饮品市场格局,而最终受益的将是获得更优质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

    随着突破边界的“混搭”产品不断涌现,打破业态边界的跨界融合或将成为消费市场新的趋势,也许这将是未来最具想象力的增长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