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蜗牛部落

潮新闻 潜海龙2025-05-13 03:20全网传播量1594
00:00
00:00
012012年9月,我带领三十五个基础较差的孩子组成“蜗牛部落”班级,通过阅读和思考,形成独特的班级文化。
02通过《蜗牛慢吞吞》等书籍,引导学生静心做事,热爱生活,将“蜗牛文化”引向深入,班徽设计融合了梦想与坚持。
03班级拥有专属班歌、班树和班报《蜗牛部落》,孩子们在创办班报中发掘天赋,找到奋斗方向。
04设立多种班级节日,如抽奖节、涂鸦节等,丰富课余生活,创意无限,增强班级凝聚力。
05经过三年努力,“蜗牛部落”中考成绩名列前茅,学生不仅在学业上超越自我,更收获了丰富的人生故事。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每接手一个班级,我都要引领学生创意班名、设计班徽、创办班报、种植班树、开设班级节日,开展富有特色的班队活动。有了可信赖的美丽环境,良好的种子自然就会到来,散落到学生的心田里,然后生根、发芽、成长、开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2012年9月,我带了一个班,班里有三十五个孩子,他们基础比较差,第一次考试排名,我们落后了;第二次考试排名,我们又落后;第三次考试排名,我们依然落后……一开始,我又是催促又是责备,牢骚满腹,心烦意乱,可一切都无济于事,挫败感如潮水般一次次将我淹没。

后来,我与朱赢椿、周宗伟夫妇合作的画本《蜗牛慢吞吞》邂逅:蜗牛的缓慢和柔弱或许会让一些人鄙夷,却不知,在躁动不安的时代,缓慢可以帮助我们渐渐地达致宁静,在宁静中发现和体悟生命的真谛。

朱赢椿、周宗伟夫妇合作的画本《蜗牛慢吞吞》。

接下来的日子,我的内心开始平静下来,我和学生一起思考了一段时间,有了一个诗意的班名:蜗牛部落!

“蜗牛”是吕鹏同学想到的,但我百度了一下,全中国“蜗牛班”还真不少,感觉缺乏创意,那么我们能不能加入一点新的元素呢?

有一天,陈璐同学来了灵感,她说:“老师,咱们班可以叫‘蜗牛部落’,‘部落’有点原始的味道。”

嗨,太妙了!“部落”一词不仅有点原始的味道,还有着天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呢!

“蜗牛”+“部落”=蜗牛部落,这是独一无二的,是我们班的专利!

有了班名,接着我们开始挖掘“蜗牛部落”的文化内涵,我和学生一起阅读了好多有关“蜗牛”的书籍,除了朱赢椿、周宗伟夫妇合作的画本《蜗牛慢吞吞》外,我们还找到了熊亮的《蜗牛快递》、野军的《一百只蜗牛去旅行》、张雁的《蜗牛不放弃》和美国伊丽莎白·托瓦·贝利的《蜗牛叫我慢慢活》等等,这样我们就形成了一个主题阅读,阅读可以带我们去远方,可以让我们看到更湛蓝的天空。

慢下脚步,我们与植物交朋友。

同时,我们还将阅读的视角伸向“慢生活”这个主题,我向学生推荐《瓦尔登湖》《种子的信仰》《昆虫记》《春与秋》《所罗门王的指环》《笔记大自然》《古典之殇》《大地上的事情》《慢生活,慢美好》《最接近天堂的人间》《我在幸福之地:不丹》《虫字旁》《京都山居生活》《积存时间的生活》等等有关“放慢脚步,体会美好”为主题的书籍,引领学生走出浮躁,静心做事,热爱生活的点点滴滴,感悟生活的细微之美,将班级的“蜗牛文化”逐渐引向深入。

通过阅读、思考和探寻,我们“蜗牛部落”逐步形成“不放弃,不抛弃,努力攀登自己生命最高峰”“调整心态,放慢脚步,体会美好”等班级文化的内核。

我还发动全班同学设计班徽,集思广益,最后我们采用了刘涛同学的创意:一只背着“梦想”昂首前行的“蜗牛”,蜗牛壳上主体图案是高耸的金字塔和延伸的铁轨——雄鹰和列车可以到达的地方,蜗牛一样可以抵达。班徽的后期制作由胡乐华同学完成。

我们的班徽:一只背着“梦想”昂首前行的“蜗牛”。

我们还有属于自己的班歌、班树和班报:

我们把周杰伦的《蜗牛》确定为班歌,有了班歌,就拥有了自己的“精神海拔”——“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任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我们还在操场的东北角种了柳树,作为班树,柳树与蜗牛虽然柔弱,但是它们都有顽强的生命力,都能给人以信念!多年之后,他们一定会回去看看自己当年植下的班树,那该是多么美好的回忆啊!

我们还创办了自己的班报《蜗牛部落》,班报有“蜗牛文化”“蜗牛影院”和“蜗牛视界”等版面,充分挖掘并创造“蜗牛文化”,孩子们自己采写稿子、编辑设计,其乐无穷!

在创办班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批很有天赋的同学:朱青清和熊佩佩有版面设计的天赋,陈璐、陆佳涛、王依涛、高盈和郑晓庆有文学创作的潜能,刘涛、莫欣滟和洪燚楠有美术的天分,朱淼熠、吕鹏和陈万里有做广告的才华……找到自己的天赋,就找到了自己生命的出口,就有了梦想,就有了奋斗的方向,生活也就有了更多的情趣!

我们的班报《蜗牛部落》。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为了让学生的学校生活更丰富更精彩,我经常鼓励学生“创意生活”。比如那些专属于我们“蜗牛部落”的“节日”:

抽奖节:每个同学准备一件小礼物,写上祝福语,然后由班级统一编号,再将写有编号的纸条放入小纸箱,全班同学轮流抽取奖品。(创意者:朱青清)

涂鸦节:在规定的区域,大家可以任意涂画,表达心愿、发泄郁闷或挥洒创意。(创意者:李丹)

大胆节:做一件你一直想做却一直不敢做的事,不过不能去干坏事哦。(创意者:高盈)

DIY节:全班团购,每人一件纯白宽松短袖,在夏季的某一天穿上自己涂鸦的作品来上学。(创意者:陈璐)

安静日:每月的第一天,全班同学说话放低声音,并且尽可能不说话,让教室尽可能安静。(创意者:张金慧)

身份互换日:这一天,学生和老师互换身份。让学生当当老师,让老师也感受一下做学生的滋味。(创意者:王依涛)

狂奔日:在操场奔跑,一直跑到自己跑不动为止。(创意者:姚月阳)

反思日:在这一天,每个同学都要反思自己没有做好或做过的错事,然后努力去弥补自己的过错。(创意者:熊佩佩)

……

班会课上孩子们扮演“小蜗牛”。

再比如,有些同学喜欢给人取绰号,不经意间损伤了同学的自尊心。对此,我们开展了“让绰号传递正能量”活动:

微笑是人与人之间最近的距离。施泉炳笑容非常可爱,我们可以叫他“微笑先生”。(郑晓庆)

陆佳涛绰号“绿豆汤”,真可谓惟妙惟肖。首先两者发音相似,其次“绿豆汤”可以清热降火,而陆佳涛也有此功效。无论你的火气有多大,看到他那似傻非傻似呆非呆的表情,保你有从火焰山掉到喜马拉雅山的感觉。(莫利楠)

陈灵杰喜欢音乐,歌唱得也动人,有时自修课上也会情不自禁地哼唱几句,“歌霸”这个称号他当之无愧。(杨杭)

“慧子”“静子”“萌子”属于张金慧,因为她既安静又聪慧,还很萌。(熊佩佩)

王晓娇钢琴弹得好,就叫她“钢琴公主”吧。(潘秋红)

胡乐华“葫芦娃”,二者不仅发音相近,他的人也像“葫芦娃”一样勇敢。(莫欣滟)

小星星虽不耀眼,却总是努力地衬托和陪伴着明月。张佳馨就是这样,平日里虽然默默无闻,但每天都在为让自己更充实更明亮而认真地学习。所以,我叫她“小星星”。(谢欣雨)

……

我们唱响班歌: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任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改变这些现状,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创意我们的课余生活,就是改变心情的最好的办法。

买一叠折星星的纸,每天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选定颜色折一颗,并且在纸上写下这一天的心愿。(洪燚楠)

和妈妈一起,一边做晚餐一边聊学校里的事,享受一天中最温馨的时刻。(朱青清)

在家里养一盆小植物,放在阳台、书桌或自己的床头柜上,有空与它聊聊天。植物也是有感情的,你对它的甜言蜜语会转化成它生长的动力。我相信,一盆你喜爱的植物不仅可以温暖你的生活,还可以培养你照顾他人的能力。(陈璐)

我喜欢画画,如果每天用一幅画来描绘一天的生活,积累起来就是一本画册!(刘涛)

好好设计一下自己的书桌,做作业或看书时就会拥有一份好心情。(熊佩佩)

每天在一张纸上写下这一天最满意或最不满意的事,然后把它折成一个爱心,保存起来。(杨杭)

……

“一站到底”“微论坛”“挑战吉尼斯”……我们的开心时刻。

我们的班会课是大家最期待的课,我们不仅可以享受创意带来的快乐,还可以通过“微论坛”来分享我们的智慧,我们像哲学家一样思考问题。比如,面对所谓的学生“早恋问题”,我没有草木皆兵,拼命去控制那种朦胧美好的感情,而是在班会课上大大方方地拿出问题让学生谈论,并引领他们“谈情说爱”,因为无知与迷茫,是当事者不了解或者看不清;蒙蔽与压制,只会使无知者更愚昧,使迷茫者更绝望。性教育,要从零岁开始;爱情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请看看我的学生对“初恋”和“爱情”的解读吧。

早恋不美丽,但初恋是美丽的,千万不可以随意就使用掉了。初恋时青涩的,甜蜜的,它还带着男孩和女孩最初的天真。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它。(潘秋红)

我觉得“早恋”的美丽在于,它会让一个人尽量改变自己,争取能配得上对方,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不变的真理。(刘涛)

王依涛父母的“早恋”确实很美好,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就要提倡“早恋”,因为这需要足够强大的自制力为前提。(张金慧)

初恋,是一种朦胧青涩的感情,如果它产生了,不要急于掐了它,它的存在很正常,但也不要让它疯狂蔓延,就让它安静地生长,时机成熟,它就会开花。我惟愿呵护那一份纯真的感情,也不想以“爱”的名义捆绑你!(谢欣雨)

只有真正在一起过日子才知道,两个人不是每天相互问“今天去哪家餐厅”“今天是吃海鲜还是牛排”,而是“今天早饭你买还是我买”“昨天衣服你洗还是我洗”,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干的,不是每个灰姑娘都会遇到白马王子。(陈璐)

爱情就像我的爷爷和奶奶,一见面就吵架,一分离就念叨。(王晓娇)

浪漫的爱情是一种生物程序,两个有缘的人走到一起激活了这个程序,接下来两个人要把这个程序一步步完善,升级。所以,爱情是一个相互成长的过程,你会为对方改掉一些坏习惯,对方也能从你身上学到长处。(杨杭)

……

冬天到了,我们等雪来,飘雪的日子里,我们一起读诗,品诗,写诗,诗心发芽了。

春天来了,我们在樱花树下,做自然笔记,记下大自然的美好,内心温润了。

秋天里,我们一起捡拾落叶,把秋天留在画中,留在诗里,记忆美丽了。

……

孩子们“落叶成画”作品。

创意无极限,生活更精彩;爱生活者,更爱学习。活动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也是教育最佳的路径。我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寻找生命的意义,也是寻找教育回家的路。教育是唤醒,如朝阳唤醒大地;教育是激发,如雷电激发天空;教育是创造,如土壤萌发种子;教育是一切活的,是舞之精灵,是韵之曼妙,是天地间灵气的聚集和升华。

经过三年平心静气的努力,我们真的跟雄鹰和列车一样抵达了目的地,我们的中考成绩名列年级前茅,超越了自我,也超越了雄鹰和列车们,因为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分数和名次!

邵陈阳同学在毕业留言中,用充满诗意与哲思的文字,将“蜗牛部落”三年的成长征程化作了一则动人的寓言:

我把自己比作一只蜗牛,把初中三年比作一条路。我一直努力爬行着,爬行着,回头一看,只见一帮人正开着车。他们看了我一眼,对我喊道:“哥们,上来吧!”我装着没有听到,继续爬行。爬了很长很长时间,我终于追上他们。这时候,我看见前面有一片海,于是,我静静地用一些树叶和树枝制作了一只小船,慢慢地穿越那片海。开车的人,现在正驾驶着高大的游船向我冲来,他们大声喊叫:“哥们,上来吧!”我又无语。上岸后,我继续爬行着……有一天,我终于抵达终点,他们正在无聊地打着牌玩着游戏,我发现自己比他们多了很多故事。

我们和班树合影。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晚潮:在这里,写点你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