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28岁的李女士(化名)注意到自己的手指总是异常冰凉,尤其在寒冷的天气里,手指会经历明显的颜色变化:从苍白到紫色最后再转为红色,伴随着疼痛和刺麻感。
起初,她以为这只是普通的“手脚冰凉”或“气血不足”,并没有太过在意。然而几个月后,李女士发现问题不止于此,她的手指不仅冰凉,还出现了明显肿胀,皮肤变得愈发紧绷发硬,手握不紧也伸不开。此外,每天回家变得异常吃力,每爬一层楼,她就胸闷气喘得厉害,要休息几分钟才能缓过来。这些异常让她心生不安,查询了一些资料后,她找到了浙大二院风湿免疫科。
医生给她开了抗核抗体、胸部CT、肺功能检查,最终确诊她患上了硬皮病并发间质性肺病。在接受一段时间治疗后,她的手肿明显消退了,活动后胸闷气喘症状也得到了改善。
什么是硬皮病?顾名思义,硬皮病的突出特征就是皮肤增厚变硬,患者往往会出现皮肤增厚、质地变硬,紧贴皮下,不易捏起。但如果你以为它只是个皮肤问题,那可就大错特错了。硬皮病在医学上有一个更正式的名字,叫系统性硬化症。它不仅会让皮肤变硬,还可能影响到全身多个脏器系统,比如肺、心脏、胃肠道、肾脏等。
临床上,根据皮肤受累的范围和临床特征的不同,将硬皮病分为局灶性硬皮病和系统性硬化症。局灶性硬皮病(又称硬斑病)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不侵犯内脏器官。而系统性硬化症不仅影响皮肤,还可能累及多个内脏器官。
硬皮病也是一种罕见病,2018年被正式列入我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发病高峰年龄为45~65岁,女性高发,男女比例为1:4~6。但它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遗传、免疫、感染、化学物质等因素都可能与本病发生有关。
硬皮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首先是雷诺现象,是硬皮病最常见的早期表现,李女士起病时的表现就非常典型。雷诺现象往往表现为手指或足趾在寒冷或精神紧张的情况下,依次出现苍白、发绀(青紫)、潮红的变化,同时伴有疼痛。这是由于微血管病变导致肢体远端缺血所致,如果雷诺现象反复发作,患者还可能出现手指溃疡,严重时伴发感染,随着病情进展,指端慢性缺血可能导致指骨吸收,手指逐渐缩短和变形。
其次是皮肤改变,典型的皮肤病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肿胀期,受累皮肤出现明显肿胀,伴有紧绷感。触摸时感觉坚韧,按压肿胀部位不会出现凹陷;第二是硬化期,皮肤增厚硬化,紧贴于皮下组织,难以捏起,坚硬如皮革,呈现蜡样光泽。面颈部皮肤受累时,呈现具有特征性的“面具”样表现,面部皮肤紧绷、发亮,没有皱纹,鼻尖似鹰嘴、口唇变薄并收缩呈放射状,伴有张口困难;第三是萎缩期,皮肤变得光滑细薄,紧贴于皮下骨面,硬化部位常有色素沉着,间以脱色白斑。
此外,硬皮病患者易发生间质性肺病的并发症,胸部CT检查会发现有网格影、蜂窝肺等改变,患者常表现为活动后胸闷气短、干咳等,还可能会有肺动脉高压,出现呼吸困难、咯血、晕厥等;心脏会发生纤维化,导致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包积液,严重者发生心包填塞,危及生命;患者的消化道任何部位均可能受累,食管损害最常见,表现为食物咽下困难,反流性食管炎,即反流、胸骨后烧灼感、胸痛,还可出现胃窦毛细血管扩张,俗称“西瓜胃”,表现为长期消化道隐性出血,严重者出现呕血、黑便;若侵犯至肾脏,患者将出现蛋白尿,逐渐进展为肾功能不全。部分患者若肾损害进展急剧,会忽然出现血压急剧升高,少尿,若治疗不及时则迅速演变为肾功能衰竭,称为硬皮病“肾危象”。此外,硬皮病还可累及关节肌肉、神经系统等多个器官系统,出现多种多样的表现。
硬皮病的诊断相对直观,尤其是当患者出现典型的皮肤增厚变硬的表现时,医生通常能够较为迅速地作出初步诊断。然而,由于硬皮病是一个慢性进展性系统性疾病,早期诊断和全面评估显得尤为重要。一旦皮肤病变进入硬化期或萎缩期,或者肺部纤维化进展为慢性改变,现有治疗手段很难逆转。但由于该病罕见,对于非专科医生来说,要早期识别还是有一定困难。因此,如果出现雷诺现象或手指肿胀等症状,就需要去正规医院风湿科门诊就诊,行抗核抗体等检查,以帮助早期诊断。
硬皮病日常如何护理?
首先是合理饮食,建议少食多餐,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或半流质的膳食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第二,防寒保暖,对于出现雷诺现象的患者,建议佩戴手套、穿厚袜子,避免接触冷水或直接从冰箱取物,保持手脚温暖,防止症状加重。第三,保持皮肤滋润,避免外伤硬皮病患者皮肤修复能力差,不可用过高的水温烫洗皮肤,不可搔抓皮肤,以免引发感染或溃疡。若皮肤干燥或瘙痒,可涂抹润肤乳,保持皮肤滋润。第四,康复锻炼患者可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如屈伸双臂、膝关节及抬腿等,运动前做好热身或按摩关节,以减轻关节僵硬程度,方便活动。家属也可协助进行被动运动,如掌指关节、指间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应缓慢扩展,以不产生痛感为度,减少关节的痉挛。面部受累者可按摩脸部及唇周,缓解硬化。第五,心理支持与关怀。由于硬皮病会影响外观和生活能力,加上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家属应主动关心病友的生活,给予鼓励和支持,多听舒缓柔和的轻音乐,或陪伴做些愉快的活动,减少病友紧张和恐惧,缓解压力,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有助于病情的控制。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