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嘉兴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秀洲区八个项目入选,涵盖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门类。
这八个非遗项目,既是秀洲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文化动力。通过他们的传承与创新,让非遗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洪合棕编:
指尖上的自然艺术
洪合棕编以当地棕榈叶为原料,将自然馈赠转化为精美工艺品。匠人们先对棕叶蒸煮、晾晒预处理,提升韧性;编织时灵活运用单编、双编、宽编等技法,结合铁丝塑形、面塑填充,赋予作品栩栩如生的形态。
传承方面,采用“线下非遗进校园、师徒传承+线上短视频直播”模式,老师傅倾囊相授技艺,年轻一代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并传承这门古老技艺。如今,洪合棕编不仅是地方文化名片,更走出国门,成为展示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窗口。
金三塔丝针织技艺:
丝绸文化的时尚表达
金三塔丝针织技艺以千年丝绸文化为底蕴,制作工序精细考究。从春蚕茧筛选、特定环境缫丝,到织绸、染色、缝制,每一步均凝聚匠人智慧。
嘉兴金三塔丝针织有限公司百年传承创新,构建线上线下销售网络,将“南湖红船”“秀洲农民画”等非遗元素融入设计,使丝绸成为文化传承的时尚载体,引领高档纺织市场潮流。
宏达烧鸡制作技艺:
舌尖上的匠心
宏达烧鸡制作技艺融合传统秘方与现代智慧,堪称烹饪艺术典范。选材上,严选新鲜优质活鸡,搭配陈皮、白芷等17种名贵天然香料,经科学配比激发复合香气。制作时,从活鸡处理到火候把控,每道工序均遵循古法,精准控制烹饪时间与温度,确保烧鸡色泽红亮、肉质鲜嫩。
宏达食品有限公司作为传承主体,通过员工培训中心系统传授技艺,并结合现代消费者口味改良创新。如今,宏达烧鸡已在全国开设100多家专卖店,设立超500个经销点,成为家喻户晓的美食品牌。
秀洲青鱼干制作技艺:
水乡渔猎文明的味觉记忆
秀洲青鱼干制作技艺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马家浜文化时期,是古人保存渔获的智慧结晶。制作时,经背脊剖开、保留鱼鳞、花椒盐腌制、冬季晾晒等步骤,形成独特风味。
王江泾镇凭借丰富渔业资源,建立现代渔业园区,打造养殖、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俞氏家族三代传承,结合现代生产技术改良工艺,使青鱼干制作技艺成为江南水乡文化的鲜活代表。
王店米烧酒蒸制技艺:
酒香里的岁月沉淀
王店米烧酒采用浸米、蒸煮、发酵等传统工序,纯手工制作。王店镇地处长三角黄金腹地,土壤肥沃、水源充沛,盛产优质稻米,为酿酒提供天然优势。孙氏家族四代接力传承,在传统技艺基础上创新开发甜米酿、葡萄果酒等品类。
如今,通过参与非遗展览、开设“古法酿酒坊”体验活动,王店米烧酒走出乡村,走向更广阔市场,成为节庆必备佳酿。
丝绵服饰制作技艺:
蚕桑文化的现代新生
丝绵服饰制作技艺传承先秦以来的蚕桑文化,历经选茧、煮茧、剥茧等九道严谨工序,成就保暖舒适的传统服饰。
雅莹集团构建多维传承体系,设立传承基地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生产,通过“工匠师徒制”培养人才,非遗传承人张利华带领团队创新样式。同时,开展文化推广,与职业学校合作开设课程,推动技艺从嘉兴辐射全国。
兰台中医药文化:
传统医道的当代回响
兰台中医药文化始于清朝乾隆年间,名医徐大椿创立兰台药局,奠定江南中医药文化根基。如今,兰台药局以体验馆为阵地,传承中医精髓。
治疗上,遵循辨证施治原则,依患者体质、病情定制方案;药物配伍严守“君臣佐使”理论,确保药效纯正。文化传承方面,药局通过举办知识讲座、标本展览,结合药师问诊传递中医哲学,普及养生智慧,推动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歇夏民俗:
米花飘香里的邻里温情
“歇夏”是油车港周边乡镇传承的特色民俗,以米花制作为核心,承载地域文化与邻里情谊。新婚夫妻婚后,由丈夫携婆家制作的米花回娘家探亲,当晚丈夫返家,妻子则在娘家小住几日。返程时,娘家会准备米花让女儿带回婆家,并分赠给邻里,以此表达对新媳妇的认可,也促进邻里和睦。
米花制作工序繁杂,需历经淘米、磨粉、调和、蒸煮、揉面、擀制、裁剪、油炸等多道精细流程。每至相关时节,乡邻们便携手制作米花,在互帮互助间传递亲情,让这项古老习俗成为维系情感、延续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
下一步,秀洲区将继续夯实非遗保护传承:在现有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存量的基础上提质增效,对现有非遗项目进行评估分类,提高活化率;同时加强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拓宽对传承人的培养培训渠道,持续推动非遗传承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秀洲文旅实践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