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教育部发文:小学生不得独自使用AI内容生成功能

    潮新闻 编辑 戴欣怡2025-05-12 09:14全网传播量16.1万
    00:00
    00:00
    01中国教育部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指南,构建分层教育体系。小学阶段培养兴趣,初中强化技术原理,高中注重创新。
    02《使用指南》强调分学段差异化应用AI,小学禁止独自使用生成功能,初中探索逻辑分析,高中可开展探究性学习。
    03教师不得用AI替代教学,禁止直接用AI回答学生问题或评价学生,严禁输入敏感数据防泄露。
    04学生应避免复制AI内容、利用AI作弊,保护个人思考与观点,避免泄露数据和隐私,尊重著作权。
    05中小学校应避免对AI工具过分依赖,采取复杂管理模式,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治理。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和《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

    《通识教育指南》指出,要构建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的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小学阶段注重兴趣培养与基础认知,初中阶段强化技术原理与基础应用,高中阶段注重系统思维与创新实践,通过知识、技能、思维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培育四位一体的人工智能素养。

    《使用指南》提出“分学段差异化应用”,强调避免学生的过度技术依赖——小学阶段禁止学生独自使用开放式内容生成功能,教师可在课内适当使用辅助教学;初中阶段可适度探索生成内容的逻辑性分析;高中阶段允许结合技术原理开展探究性学习。

    教师不得将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替代性教学主体,禁止直接使用AI回答学生问题或提供咨询;应避免直接使用AI生成内容评价学生;严禁将个人信息、考试试题等敏感数据输入AI工具,防止数据泄露与隐私侵害;未经授权不得利用AI复制传播他人作品,避免著作权侵权;避免过分依赖AI抄袭工具。

    学生应避免在作业中简单复制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生成的内容;避免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参加考试与测验,不得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作弊;避免在展现创造性或个性化表达的学习任务中轻易滥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丧失个人思考与观点;避免在未查阅高质量教材或权威资料前贸然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获取信息;避免将个人信息输入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泄露数据和隐私;避免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复制或传播作品,侵犯著作权。

    中小学校应避免采取“一刀切”的简单化管理模式,警惕对AI工具的过分依赖,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治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