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提前开场!“大力提振消费”下,今年“618”大促有何变化?

    潮新闻 记者 徐光2025-05-11 23:41全网传播量24.7万
    00:00
    00:00
    01今年“618”大促5月13日开启,比往年提前,多平台发布大促安排,全力促消费。
    02淘宝天猫、京东取消复杂满减,主打官方立减,优惠力度大且购物更便捷,价保时间长。
    03京东推出多主题活动,联动明星和IP,打造促销矩阵,提升消费体验。
    04抖音商城投入亿级现金补贴和千亿级流量资源,苏宁易购携手品牌加大新品首发力度,满足消费者升级需求。
    05电商平台加码商家扶持,通过流量支持、补贴等措施助力优质商家,提升供给质量,激活消费意愿。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今年的“618年中大促将于明天(5月13日)正式开启,比往年来得早一些。

    日前,淘宝天猫、京东、抖音电商、苏宁易购等多个电商平台陆续发布“618”大促安排,全力迎接这场年中购物狂欢。

    提振消费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当前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点。作为上半年电商大促的重头戏,“618”大促无疑是一次激发消费市场活力的契机。

    “加大扶持优质商家,是今年‘618’最大的亮点。”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零售部主任莫岱青向记者表示,在破题扩内需的当下,电商供给不仅要有“数量”,更要有“质量”。

    图源IC

    “618”大促提前开场,购物更便捷

    淘宝天猫和京东均宣布,今年“618”大促活动将在5月13日晚8点正式拉开帷幕。时间上,首次提前至五月中旬。

    与往年相比,淘宝天猫今年取消了“满200减20”“满300减50”等活动,主打“官方立减”,即买一件就能减,力度为15%(即8.5折),最高可达 50%。在此基础上,用户可再叠加88VIP大额消费券、行业品类券(美妆券、服饰券等)、直播间红包等优惠。

    此外,为充分保护消费者权益,设置了最低价校验防控先涨后降,价保时间将从消费者付款至7月5日。

    莫岱青表示,电商平台简化优惠规则,一方面降低了消费者决策成本,使购物更简单;另一方面也利于商家更好规划促销活动,提升运营效率,供给优质商品。

    京东方面,今年将在活动期间推出惊喜日、超级秒杀日、百亿补贴日、超省特价日、超级直播日、PLUS 会员日、万店秒杀日等主题活动,旨在构建覆盖多品类、多消费场景的促销矩阵。其中,惊喜日为此次京东“618”活动的亮点之一,将联动众多明星和IP,推出好玩有趣的活动和多轮超级大奖福利。

    抖音商城“618”大促自5月13日0时启幕,持续至6月18日24 时。活动延续“立减折扣”和“一件直降”等核心玩法,投入亿级现金补贴和千亿级流量资源。

    为满足消费者对家电3C产品升级需求,苏宁易购则携手超百家头部品牌加大新品首发、爆品投放力度,升级“百大家电爆款一口价、多重补贴至高5折、6000元以上手机补贴”等让利优惠。

    图源IC

    加码商家扶持,助力激活优质内需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工作的首要重点任务。

    尤其是在当前全球贸易摩擦加剧背景下,提振内需消费正当时。

    事实上,从各大电商发布的信息也不难发现,除了常规促销外,各大平台也是各显身手,通过流量支持和巨额补贴等措施来扶持优质商家。

    今年“618”活动期间,京东采用“免报名”机制,通过提供创新玩法、多重补贴、流量激励三大举措,助力商家实现流量和销量爆发式增长。

    对消费者方面,在“满减”等基础促销玩法外,京东将首次整合国家补贴与京东外卖百亿补贴等资源“补上加补”,推动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

    另一边,早在今年4月,阿里就宣布豪掷50亿元投入“618”备战,祭出大手笔。

    具体而言,淘宝直播在今年“618”期间将投入20亿元现金,为品牌、商家、主播打造确定性增长引擎。阿里旗下的商业数字营销平台“阿里妈妈”,也宣布今年“618”将投入30亿元红包补贴作为激励。

    “在电商存量时代,扶持优质商家,提升供给质量,将再次激活社会消费意愿。”莫岱青表示,优质商家通常具备更强的产品力、服务力和品牌力,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商品和更优质的购物体验,从而为消费市场带来更多活力。

    可以预见,今年的“618”会很“热闹”。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稳外贸促内销,浙江各地市纷纷出招!
    外贸企业看过来 浙江多家商超、电商发布拓内销具体举措
    助内销“朋友圈”持续扩大,更多“中国好物”将回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