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桨转动瞬间,模型机如离弦的箭一般,冲向跑道;两三秒后,机身已飞至260米空中,摆出垂直悬停的姿态;转而俯身下冲,尾翼画出丝滑曲线……5月11日,随着最后一名决赛选手完成规定项目,2025航空模型国际级遥控特技(F3A)世界杯在建德千岛湖通用机场顺利完赛。据悉,这是该赛事首次落地浙江,也是世界最高水平遥控特技飞行赛事。
遥控特技飞行,靠的是选手操控固定翼模型飞机,完成包括筋斗、横滚、倒飞等高难度飞行动作。因此,集合全球飞行高手的F3A,也被业内誉为“空中芭蕾”。光本届赛事就吸引德国、奥地利、捷克、西班牙、芬兰等13个国家的赛事官员、裁判员和顶尖航模选手前来参加。
比赛现场的观众 徐庚卿 摄
按照比赛规则,每名选手需在8分钟内完成指定动作,得分的关键在于动作精准度、流畅度等。“F3A考验的是选手的综合能力。现场没有其它通信回传设备、导航设备、姿态增稳设备等辅助,选手完全靠肉眼观察,配合操控完成动作。”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运动三部副主任刘峰说。记者看向赛场,此时,正在完成侧飞方八字滚转的模型机,从肉眼看仅硬币大小。
决赛现场,观众记录精彩时刻。宁政 摄
全凭肉眼如何灵敏控制硬币大小的模型机?“靠选手们的‘火眼金睛’。”刘峰说,影响飞行动作完成度的现场因素有许多,天气变化就是其中之一。
记者观察到,决赛当天的建德千岛湖通用机场是个大晴天,时而有微风。“空中的气流变化会比地面更明显。当模型飞机飞到200米高的空中,哪怕是轻微一点风向变化,都会增加操控的难度。”刘峰解释道,正因如此,每一名专业选手的培养至少需要5到8年,不光要学习操控飞机,还要学习电机电控系统、航空动力学、机械原理、气象学等原理。
对此,当场唯一闯进个人赛决赛的中国选手张旭骏感触颇深。从14岁进入国家队开始,他每天都在和模型机“死磕”。为备战此次大赛,他早早对自己的参赛“搭档”进行了新设计。他指着模型机的机翼介绍说:“我们比较了近几届比赛的动作要求,越来越强调侧飞动作,也就是在模型机90度倾转的状态下设计动作。所以,为了加强机身的稳定性,我们在原本一对机翼的基础上,设计了上下双机翼。”
得益于用心准备,张旭骏对自己此次的表现很满意。“这次比赛可以说是高手云集,有很多世界冠军都参加了。我在这样的激烈竞争中冲进了前10位,很开心。”
做赛前准备的选手们 徐庚卿 摄
虽无缘冠军,法国选手克里斯托夫却对此次浙江杭州行非常满意。作为一名拥有近50年飞行经验的老将,他对建德千岛湖通用机场的基础配套印象深刻。他坦言:“机场的跑道很长,空域很干净,我们不管是在飞行训练还是在比赛中,都非常享受。”
克里斯托夫的感受不是个例,不少国际选手都在比赛结束后自发增加花式表演环节,引发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结束比赛,带着模型机离场的选手。宁政 摄
最终,日本代表队、中国代表队、新西兰代表队分列团体赛前三甲;来自日本的音田哲男获得个人赛冠军,亚军和季军分别是来自法国的克里斯托夫与来自日本的铃木悠平;吴思宏(中国)、肖恩·加洛韦(新西兰)、吴杭轩(中国)分列青少年个人赛前三甲。
作为赛事举办地,建德航空小镇已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航空运动飞行营地。建德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航空小镇将持续深化“航空+”战略,继续通过举办高规格赛事、搭建产学研平台,推动地方经济与科技教育的双向升级。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