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推动全省老龄和养老服务工作“新变革”

潮新闻 2025-05-11 09:26全网传播量3621
00:00
00:00

近年来,我省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核心任务,持续深化“浙里康养”集成改革,构建“居家+社区机构+智慧养老”家门口幸福养老模式,绘就“富裕富有、普及普惠、尊老孝老、乐活乐享”图景,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让每一个老年人都有机会享受有保障有质量有活力的福寿康宁美好生活。

一、发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牵头作用

一是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贯穿民政工作全过程。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批示中的四个体系、两个着力的要求,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融入经济发展全过程,融入民政工作全领域,通过多种方式让党政领导干部重视老龄养老工作,在国家战略中发挥民政牵头作用。二是发挥老龄委、老龄办的牵头抓总作用。建立省老龄委职责清晰、协调联动、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实行全体会议、专题会议、联络员会议制度。健全老龄工作体制机制,履行好综合协调、督促指导、组织推进老龄事业发展职能。指导各地加快建立完善基层老龄工作体系,建立贯穿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的五级老龄工作网络。建立厅内老龄工作领导小组,将老龄工作纳入各业务条线全领域,以老龄工作为主线推动民政工作改革创新。三是建立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推动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纳入省委省政府对当地党委政府的考核,推动将老龄、养老服务重点指标纳入全省综合考核,研究将失智失能老年人综合照护服务水平设定为主要指标,综合反映养老服务水平。优化“老有康养”评价考核体系,持续推进“老有康养”公共服务优享,打造“浙里康养”标志性成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重要支撑。

二、积极主动做好老龄工作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一是加强阵地建设,提升基层能力。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加快构建适老居宜环境,加快建成省域老年友好。加强老龄工作阵地建设,推进市、县(市、区)老年活动中心全覆盖。加强涉老社会组织建设,推进基层老年人组织建设,规范基层老年协会发展,抓好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建设。加强基层老龄养老力量,在农村特别是山区海岛因地制宜发挥养老管家、老年协会、志愿服务、流动服务四支队伍作用。二是开展国情教育,营造敬老氛围。广泛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和孝亲敬老主题活动。持续推进老年教育资源整合,认定一批优质老年大学(学校、学堂)。将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纳入大、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及党校、行政学院和各级领导班子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干部培训教育内容。在重阳节期间开展好全省“敬老月”活动。坚持以老年人为中心的理念,大力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重视家庭建设,巩固家庭养老基础地位。三是保障老年权益,促进社会参与。深入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出台实施意见,在全省银龄主题活动。探索建立全省统一、规范有序的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形成养老服务志愿浙江模式。扶持发展老年社会组织,为老年人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平台。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加强老年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场所和设施建设,扩大老年文化资源供给,举办老年体育活动。指导协调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推进《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修订工作。

三、大力推进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

一是推动银发经济政策支持。梳理存量政策,积极向上争取有利于银发经济和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政策,加大对银发产业和消费的支持力度。积极为银发产业争取金融支持。研究银发经济分类统计标准,推动形成统计数据。提出银发领域科技攻关项目清单,切实推进养老科技创新发展。推动养老领域“两重”“两新”项目建设。二是推进银发经济产业园建设。聚焦发挥我省“智能+智造”优势,以“一核多区”的形式,布局建设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园,重点发展智慧养老、健康养生、智能辅具、老年益智、老年文创等产业。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品质生活、生命焦虑、精神文化、财富增值、社会尊重需要的服务和产品,相应布局新型老年消费、健康养生、老年文创、养老金融、银龄服务等不同赛道的产业。支持丽水老年木玩品牌发展,打造“银发钱潮”浙江品牌。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银发经济知名企业。三是发展康养旅居养老。利用我省地形地貌丰富的优势和“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的成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旅居养老,吸引城市、长三角乃至全国各地的老年人来浙江的农村旅游、旅居。

四、构建分层分类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打造“家门口幸福养老”模式

一是精准兜底,保障困难老人。规范特困供养服务机构设置,推广特困机构“一院供养”。对完全失能或者重度失能的特困人员,原则上安排集中供养;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完全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原则上安排在特困供养服务机构。二是巩固基础,筑牢养老根基。全面落实养老服务“爱心卡”制度,精准确定对象分类,细化落实补贴制度,拓展多元服务、严格实施监管。有效规范第三方区域连锁化运营,推进分区域连锁化专业运行,建立常态化长效运行机制。持续推动“一床一码”补需方改革,推广“长者码”“床位码”应用,实现床位智能管理和精准补助。稳妥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因地制宜、规范建设。全面加强养老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批高素质养老领域干部队伍、经营管理队伍、专业技能队伍。三是探索普惠,拓展服务覆盖。持续推行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供更高品质服务。总结提炼普惠养老经验,探索普惠养老机构标准,打造价格可负担,服务有品质、运行能长效、监督有力度的普惠养老机构。提升机构开放度,鼓励养老服务机构老年学堂向社会老人开放、鼓励社会人才进养老机构开展公益授课,推动养老院更开放、更时尚、更温馨。

五、迭代省级“浙里康养”数字平台

一是试点先行,打造数字康养标杆。迭代升级“浙里康养”数字化应用,构建老年人就医配药、紧急救助、防跌倒等应用场景,推进智慧养老院建设,不断增强养老服务效能,及时总结试点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范例。二是广域宣发,拓宽群众了解渠道。多渠道做好平台宣传工作,发挥浙江互联网优势,通过社交媒体、直播连线、线下活动等方式向公众展示平台的特色和优势。三是聚焦消防,同步推广安全系统。全面推广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系统,做好机构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及系统使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利用数字平台对消防安全进行实时监控,建立应急处置机制,营造安全、舒适的机构养老环境。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25年第一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二班学员孙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