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文化赋能解码垦荒精神,这些年轻学子这么做

    潮新闻 通讯员 詹雨楠2025-05-11 03:46全网传播量1332
    00:00
    00:00
    01近日,杭州师范大学团队在大陈岛探索文化赋能垦荒精神。通过“田野档案+数字活化”,为红色精神传播提供教育范本。
    02团队成员多为垦荒队员后人,运用AI技术推动垦荒精神融入新时代,日均访问量超500人次的线上小程序成学习平台。
    03团队创作《大陈岛解放70周年》音乐专辑,融入海岛民谣,激发情感共鸣,发布于网易云音乐。
    04团队成员走进30余所高校及中小学宣讲垦荒精神,联合15个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红色教育实践基地。
    05未来计划深化AI技术应用,推动垦荒精神从海岛走向全国,为红色精神教育注入新活力。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杭州师范大学“海韵红途”团队成员踏上大陈岛,继续文化赋能解码垦荒精神。他们以脚步丈量历史、用实践激活传承,通过“田野档案+数字活化”的路径,让大陈岛垦荒精神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为红色精神的可视化传播、沉浸式传承探索出可复制的教育范本。

    这支团队的成员多为大陈岛垦荒队员的后人,他们以赓续先辈信仰、厚植乡土情怀为使命,矢志传承大陈岛垦荒精神。他们通过创新实践,运用新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推动这一精神走出历史档案、融入时代脉搏,力图使其在新时代语境下焕发更具共鸣的感召力与社会价值。

    团队成员进行大量信息调研,寻找到了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屋荒队员及其亲属,围绕垦荒岁月关键要素设计、细化访谈问题。同时,按规范采编口述史,将其转化为教育资源,还将口述史及大陈岛相关内容编入小程序,实现纸质与数字双重活态记忆保存。

    团队自主研发的“垦荒精神主题教学包”集成AI问答系统与情境交互模块,通过游戏化设计,将抽象精神具象为生动体验。配套推出的“垦小荒”IP形象及线上小程序,日均访问量突破500人次,成为青少年学习垦荒精神的“云端课堂”。

    在史料研究基础上,团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创作《大陈大陈》《垦荒者之歌》等原创作品,发布于网易云音乐平台并集结为《大陈岛解放70周年》音乐专辑。作品融入海岛民谣元素与时代旋律,以艺术化表达激发情感共鸣。

    团队还同步推进多层次宣讲活动,走进浙江大学等30余所高校及中小学,举办“垦荒精神进课堂”主题讲座;联合15个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形成全域覆盖的传播矩阵。“我们既要守护历史的真实,也要用时代语言激活精神密码。”团队成员金亦昕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深化AI技术应用,继续探索垦荒精神在新时代传播路径,推动这一精神从海岛走向全国,为新时代大中小一体化红色精神教育注入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