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从课堂到实战,宁波这所高校学子用250+基地“开挂”成长

    潮新闻 记者 竺佳2025-05-10 06:37全网传播量1万
    00:00
    00:00
    01宁波财经学院学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多家企业发出实习邀约。学校拥有250余个校企共建实践基地,形成全链条培养体系。
    02戏剧影视学院学生奔赴象山影视城实践,参与多部知名影视作品取景地拍摄,提升实践能力。
    03宁波财经学院与多家企业合作,创新构建产教融合模式,包括“多主体协同合作”等,有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042017届毕业生朱敏敏通过校企共建实践基地快速成长,从实习生蜕变为子公司总经理,成为产教融合的典范。
    05宁财院戏剧影视类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服务地方,通过送戏下乡、农产品直播等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人才培养与地方发展双赢。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宁波财经学院的校园里涌动着比烈日更炽热的实践热情:

    在数智财务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方立晨,已收到浙江用友软件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实习邀约;戏剧影视学院的“准导演”们带着分镜脚本奔赴象山影视城拍摄实践;更有27支乡村振兴实践队整装待发,带着创新方案深入乡村,在地方文化创建、美丽乡村建设、文创产品研发、文旅产业提升、党建思政建设等多个领域开展劳动教育项目……

    作为拥有250余个校企共建实践基地的应用型高校,宁财院学子正将社会实践的"必修课",转化为服务地方发展的“实战课”。

    多元布局:打造实践育人“矩阵”

    日前,在宁波财经学院示范性校外实践基地展上,一组数据引人注目:4个省级实践教育基地、70个校级示范性基地、100余家合作企业,形成了从传统产业到数字经济的全链条培养体系。在浙江国储物流有限公司的大宗商品交割校外实践基地,学生们参与期货交割全流程实操;在象山影视城实践基地,学子扛起摄像机走进《长安十二时辰》取景地;博洋家居“雏鹰”基地直播间内,电商新秀们用多国语言进行跨境直播……

    “每个基地都是产教融合的微型生态系统。”该校教务处副处长樊燚琴介绍,学校创新构建“多主体协同合作”“递进式多层次培养”等模式,合作单位包括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杭州湾公司、象山戏剧影视文化产业区管理委员会、宁波博洋家居科技有限公司等各行业领域100多家。这些校外实践基地有力地支撑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劳动与职业素养的培养,有效地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深度融合:破解人才培养“密码”

    从实习生到子公司总经理的蜕变需要多久?宁波财经学院2017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朱敏敏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2016年,她通过该校与宁波神州开元财税集团共建的首届“开元订单班”进入企业实习,在“企业导师+院校导师”双轨培养下,仅一年便从会计助理破格晋升为主办会计,全程参与企业上市审计攻坚;2018年公司管理层变动之际,这位毕业仅一年的“职场新人”以超额完成的业绩脱颖而出,成为集团最年轻的子公司总经理,管理10人团队服务超400家企业……

    她告诉记者,正是得益于校外实践基地的深入实习,才能让她快速适应工作。

    “自从我担任了经理后,每年学校组织订单班,我都会特别要求分配2-3人来我的公司。”朱敏敏说。这位扎根财税服务一线的90后管理者,正以“校企共育、反哺育人”的实践,书写着产教融合的时代注脚。

    与朱敏敏的个人成长故事相呼应的,是宁波财经学院与宁波海豚企业联盟共建的“外语+商科”数字贸易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该基地自2016年成立以来,已成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典范。

    学生调研企业。

    宁波海豚企业联盟由近30家转型期外贸会员企业组成,这些企业在行业细分领域均处于领先地位。面对新数字贸易新业态的挑战,它们选择与宁波财经学院携手,共同探索数字贸易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之路。基地通过海豚商务训练营、精英训练营、商务能力提升实验室、海豚众创空间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特别是“AI+外语”跨境直播卓越人才班的设立,更是将人工智能与外语技能相结合,培养出了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服务地方:编织产教融合“共富经纬”

    作为宁波唯一一所戏剧影视类专业二级学院,象山唯一一所本科高校,宁财院戏剧影视类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围绕“扎根象山,服务宁波”的定位,发挥专业特色优势,在影视文旅、乡村振兴、公共文化等方面服务地方发挥了巨大作用:送戏下乡、红色话剧创演、“红美人”农产品直播等实践活动,一方面增强了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与能力,另一方面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双赢。

    在更广阔的乡村舞台,“艺乡建”劳动教育基地师生设计组织的“稻田艺术节”“火车研学”等充满创意的社会实践,不仅让古村游客量大增,更带动村集体旅游收入不断突破。基地指导教师张宁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设计助力乡村振兴,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时代使命。”

    目前,该基地已经与宁波茂新村、洋山村和绿野村,宁波黄犬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在地方文化创建、美丽乡村建设、文创产品研发、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开展劳动教育项目。

    “得到那么多人肯定赞美,心里特别有成就感!”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吴金秋说,在大学期间她参与了宁波茂新村、深溪村、蜃蛟村等多个村的乡村艺术实践,做出了好几套实用美观的乡村景观小品,“看着自己的创意落地开花,真切地将乡村扮靓变美,我不仅感受到了艺术的别样魅力,也更坚定了我学好专业的信心。”

    从东海港口的物流枢纽到东钱湖畔的美丽乡村,从数字经济的云端战场到文化传承的匠心工坊,宁波财经学院的实践教育基地网络,恰似一张精心织就的育才之网。在这里,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咬合,奏响了一曲产教融合的澎湃乐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