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桐乡石门镇:深化党建联建机制 打造“共富农开”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潮新闻 共享联盟·桐乡 陈瑛2025-05-09 04:27全网传播量1.2万
    00:00
    00:00
    01石门镇党委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通过深化党建联建,打造“共富农开”提升区,缩小发展差距。
    02墅丰村等8村形成“3+6+8”片区组团模式,整合产业链资源,如稻米、湖羊产业,成立强村公司带动联合发展。
    03石门镇实施五方联动,引入多方资源下沉乡村,促进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如与农科院合作,推动技术下沉。
    04打造农业、文旅、共富三大典范片区,如石门湾湖羊生态产业园项目,预计新增湖羊存栏1.3万头,年屠宰量提至20万头。
    05石门镇聚焦惠农助农,如组建“田保姆”服务团,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累计服务面积达10万亩次,带动农户增收。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石门镇作为桐乡市农业经济开发区所在地,农业资源丰富,农民群体数量庞大,农户需求广泛多样。近年来,石门镇党委深化党建联建机制推动乡村片区组团发展,以墅丰村为重点,联动周边7个村打造“共富农开”乡村振兴连片提升区,助力缩小“三大差距”推动乡村共同富裕。 

    夯实组织基础,提升片区发展凝聚力

    一是党建赋能聚合力。镇党委牵头,联合镇农业农村办、供销社、农商银行3家单位党组织,串联稻米、湖羊、杭白菊、物业服务、乡村农文旅、医疗康养6条产业链,发动8个村党组织打造“3+6+8”片区组团发展模式,以“周例会、季研判”推进乡村组团发展。二是联动发展增动力。整合优势产业资源,构建“共富农开”产业发展平台,整合市镇国企、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等多方力量成立强村公司,通过“强带弱”“大带小”“先带后”,带动乡村联合发展。如春丽桥村等产业特色村成立石门湾粮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一站式稻米产业服务平台”,辐射带动全镇18个村和周边6个镇(街道)80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三是优化力量强覆盖。实施政企院校村五方联动,与嘉兴农科院、桐信种苗、缘缘食用花卉等11家单位党组织开展党建联建,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有效下沉到村,形成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发展共促的联建发展模式。 

    立足资源禀赋,激活乡村产业新动力

    一是打造农业标杆片区。实施“乡村大振兴”攻坚行动,推动以组织链融合产业链发展,助力稻米、湖羊、杭白菊等产业链延链强链。如聚焦“兴羊共富”湖羊产业链建设,深化湖羊产业党总支书记联市场负责人、党总支班子成员联市场管理人员、党员联经营户“三联”机制,实施石门湾湖羊生态产业园、民丰村共富羊棚等项目,预计新增湖羊存栏1.3万头,年湖羊屠宰量提升至20万头。二是打造文旅示范片区。实体化运营石湾新尚文旅开发有限公司,探索“乡村CEO”发展模式,选派乡村运营人才驻点办公,引入农创客、乡村职业经理人、直播团队共同参与,系统挖掘中共石湾组织红色遗址、丰子恺纪念馆、罗家角遗址等特色农文旅资源,完善“3+3+N”研学课程体系,推动构建6条精品研学线路及9个研学精品点位。今年4月累计带动乡村研学团队2000余人次。三是打造共富典范片区。围绕“物业抱团”发展模式,推动开展物业社会化服务,为“共富农开”片区提供统一专业环境整治和保洁服务,推出“1+1+6”工作模式,将党建引领贯穿物业服务工作全过程,推动抱团公司、村统筹联动发展,以物业“小支点”撬动治理“大格局”,累计带动村集体增收550万元。 

    聚焦惠农助农,增强群众服务供给力

    一是带动农事服务提档升级。选聘党员技术骨干、农业专家等60余人组建“田保姆”服务团,围绕农业生产推出“全生命周期服务清单”,点对点收集农户农事服务需求,推广“订单式”“保姆式”“托管式”农事服务活动,累计年生产服务面积达10万亩次。

    二是带动农户“家门口”灵活就业。构建“2+X”共富工坊矩阵,依托“红心惠农”党群服务中心组团服务定期收集农户灵活就业需求,畅通就业岗位供需渠道,推动构建“片区资源统筹-工坊出单-党群服务中心派单-农户接单”四方联动,累计提供灵活就岗位1412个,平均带动农户增收2400元。

    三是带动农户康养智慧场景落到实处。联合开发智慧养老健康预警监测云平台和智能手环,推出老人跌倒摔伤报警信号主动发送、一键求助等实用功能,实时监测老人心率、血压、血糖等健康数据,累计完成700余名老人智慧养老设备配备。发动片区80余名党员志愿者成立石湾红党员先锋队,对健康数据实施24小时轮班值守,打造安全、智慧、便捷的养老服务监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