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浙江省中小学生阅读展示活动上本年度的《浙江省中小学生阅读状况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正式发布。
通过在线发放3.8万余份问卷,并辅以线下实地走访,《蓝皮书》对全省中小学生阅读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挖掘区域阅读特色与潜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数量与质量
从调查情况来看,浙江省中小学生阅读状况总体保持良好势头,但也存在待改进之处。
阅读率方面,2024年,浙江省中小学生图书阅读率为94.31%,与2023年基本持平,显著高于全国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
阅读量方面,2024年,浙江中小学生人均课外图书阅读量为18.05本/册,相比2023年多了5.53本/册,同样显著高于全国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平均阅读量。
从具体分布看,有9.01%的学生年均阅读量在50本以上,但也有5.69%的学生选择了“一本也没读过”或“不清楚”,这说明我省中小学生阅读两极分化现象较为明显。
阅读时间方面,2024年浙江省中小学生人均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为34.24分钟,也与2023年基本持平,略低于全国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平均阅读时间。
将阅读数量和阅读时间这两个指标综合起来看,可以发现在阅读时间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浙江省中小学生的图书阅读数量却增长了超40%。排除两年样本变化的因素,这一数据反映出中小学生的阅读碎片化现象,即在同样多的单位时间里看了更多的书,或者说花在每一本书上的阅读时间变少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在中小学大力提倡“整本书阅读”是有必要的。
从孩子阅读的主要目的看,绝大部分的课外阅读都是出于学习之外的目的,包括“增加知识、开拓视野”“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等,“完成功课、学习需要”的占比并不高。
这说明,浙江中小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知识开拓”的动机远大于“学业需求”。
从阅读图书品种看,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文学类、科普类、百科类、历史类、绘本类、学习类、神话类、科幻类等。各品种占比相差不大,说明浙江省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较为广泛,分布均衡。
将科普类、百科类和科幻类合计起来看,占比达到了36.47%,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近几年教育系统大力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成效比较显著。
总的来说,浙江省中小学生阅读状况较好,这得益于浙江家庭普遍重视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数据显示,在孩子6岁前就开始培养阅读习惯的家庭,占比达到69.51%。
当然,阅读习惯的培养并非越早越好。专家建议,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黄金时期主要在阅读兴趣启蒙期(3-6岁)和阅读能力关键期(6-9岁)。家长大可以放宽心,没必要把“起跑线”不停往前移。
校内与校外
本次调查实地走访了杭州、宁波、温州、绍兴等四地,包括小学、初中及教育集团。各校均以“书香校园”建设为核心,致力于构建多元阅读生态。
而从阅读时间段来看,主要集中在晚上在家、周末和寒暑假,可见校外阅读仍是中小学生阅读的主要场景。
2024年,浙江中小学生家庭对亲子阅读的认知度比较高,但仍有32.80%的家庭没有开展亲子阅读,每周亲子阅读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也有32.26%,这说明亲子阅读还有待加强。
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亲子阅读行为与家长的阅读习惯密切相关。在每周亲子阅读时长在3小时以上的家庭中,有48.56%的家长会经常阅读或者每天阅读。
亲子阅读氛围有待改善,那么家长的困惑在哪里?
在“困扰家长为孩子选课外书的因素”选项中,31.78%的家长选择“图书太多,不知道怎么选书”;在“困扰家长在陪伴/引导孩子阅读过程中的因素”选项中,26.41%的家长选择了“缺乏指导,不知道该怎么陪伴/引导孩子阅读”。
由此可见,浙江省的家长在引导和陪伴孩子阅读方面的意愿是有的,欠缺的是引导和陪伴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迫切需要社会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尤其应多给家长提供亲子阅读方面的帮助。
除了学校和家庭,公共阅读空间也是推进青少年阅读的关键一环。调查发现,43.23%的受访者经常在公共图书馆或者城市书房阅读,28.40%的受访者选择在新华书店或民营书店等实体书店阅读。可见,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已经成为中小学生阅读的主要场所之一。
城市与乡村
本次调查覆盖全省11个地市的中小学生,其中城乡学生基本相当,城区学生占49.50%,乡镇学生占50.50%。
调查数据显示,中小学生阅读的城乡差距依旧明显,城区中小学生的平均阅读量明显高于乡镇中小学生。
可以看出,部分乡村中小学生面临 “不会读书、不愿读书、可读书少”等问题,原因有多方面:
一是阅读普遍缺少家长的陪伴和指导,乡村儿童多为留守儿童,缺少童书启蒙和成年人辅助不利于学龄后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城市家长会带领中小学生参与丰富的读书社交活动来培养阅读兴趣,乡村儿童对阅读的了解则较为受限。
二是部分校园读书活动形式单一,吸引力和参与度不高。城区学校普遍配备专业阅读指导教师,能系统开展分级阅读、主题读书会等活动,而乡村教师有时需要兼任多门课程,组织深度阅读活动精力有限。
三是课外阅读资源整体匮乏,乡村儿童获取课外书的主要渠道是学校图书室,而大部分乡村学校配备的图书室图书来自社会捐赠,图书的时效性、适配性往往不够,无法满足学生对课外阅读内容的需求。虽然乡村的公共阅读服务设施一直在建设发展,阅读情况也在逐步改善,但是乡镇学生阅读供给资源相对不足,乡镇学生的阅读潜能还有待挖掘。
纸质与数字
在阅读媒介方面,2024年,浙江中小学生选择阅读纸质图书的有60.46%,选择听书的有20.05%,使用手机或者Pad阅读电子书有13.14%,学习在线阅读课程的有6.35%。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到,纸质书仍是浙江中小学生阅读的主要媒介。值得注意的是,听书的方式越来越受欢迎。
从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到智能体AI,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正深刻改变教育的方方面面。通过合理利用AI,可以让学生更高效地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并在趣味互动中培养终身阅读习惯。调查发现,AI智能伴读功能的使用率超过了60%,使用较多的功能包括语音导读、词汇注释和自动摘要等。
不过,家长对AI伴读工具也存在多方面顾虑,主要包括担心视力受影响、担忧独立思考能力丧失、害怕隐私泄露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