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潮评丨多车企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克制是为了更好前行

    潮新闻 评论员 王彬2025-05-07 10:31全网传播量19万
    00:00
    00:00
    01近期,小米汽车等新能源车企将“智驾”宣传术语更改为“辅助驾驶”。这一改动反映了车企在宣传上的克制与理性,旨在减少因错误宣传导致的安全隐患。
    024月,小米汽车官方微博中“智驾/智能驾驶”关键词出现频次大幅降低,从高频使用转为谨慎提及,显示出行业宣传风向的变化。
    03“智驾”即智能驾驶,常被公众误解为自动驾驶,导致多起安全隐患事件。工信部多次出手干预,严禁车企夸大宣传,推动了宣传术语的更改。
    04宣传术语从“智驾”到“辅助驾驶”的变化,强调了驾驶辅助系统的本质——助手角色,而非替代人类司机,体现了对安全性的重视。
    05公众应认识到,无论汽车技术如何发展,驾驶者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仍是第一位的。积极拥抱技术的同时,不能陷入路径依赖,应坚守实事求是的原则。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有网友发现,小米汽车的宣传物料上,对其驾驶功能换了宣传术语,将原有的“智驾”更改为“辅助驾驶”。整个4月,小米汽车官方微博中智驾/智能驾驶这个关键词只出现过1次,而此前这可是个高频词——仅3月,小米官微中就有7条微博提到“智能驾驶”,5条提到“智驾”。 更换话术、降低宣传频次的不止小米,理想等多家以“智驾”为卖点的新能源车企,近期都降低了“智驾”的使用频次或换了说法。

    “智驾”,即智能驾驶,严格意义上说,智能驾驶不等于自动驾驶,但从大众的认知和感受层面讲,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确实傻傻分不清楚。在现实中,也有很多人都把所谓“智驾”当成自动驾驶。有人开“智驾”睡觉,夜间狂飙百公里,也有人边开“智驾”边玩手机、聊天、吃东西,在危险的边缘疯狂试探。当“智驾”异化成了“危驾”,忽视的是“海恩法则”,出事的概率也随之飙升。近年来,由“智驾”带来的血的教训,不胜枚举。今年以来,工信部就多次“踩刹车”,严禁车企夸大和虚假宣传智驾。

    既然如此,车企在宣传上,将“智驾”更改为“辅助驾驶”,对“脱手驾驶”“智驾如老司机”等传播术语说拜拜,就不能简单粗暴理解为倒退妥协,其更多是一种主客观条件作用下的克制、客观和理性式的“清醒”,是回归科学严谨的表现。

    “智”改为“辅助”,一词之变,含义已完全不同,如果说“智”字还存在一定模糊性,那“辅助”二字所表达的意思就很清晰了,相关技术系统的本质,是让驾驶员更省力的助手”,而非“替代人类的司机”。这一改动最大的公共价值在于,最大限度减少因商家的错误宣传和引导而导致驾驶者放松警惕进而放大公共安全隐患的情况。

    汽车的“第一性原理”,不是外观好看,不是内在舒适,一定是安全性。无论是汽车智能化发展,还是今天的宣传说法改动,本质都是为了“捍卫安全”。

    但就算汽车安全性再高,如果驾驶者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一切就都无从谈起。风险意识、防范意识,是人的生存本能,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掉。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生命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就目前而言,在开车这件事上,双手不能离开方向盘,命运要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这是原则和底线。毕竟世上没有后悔药,人生也没有重来机会,把风险和隐患扼杀在摇篮里,应该从自己做起,从当下做起。

    积极拥抱技术,不等于完全依赖、绝对信任。人和技术的关系,一定是技术服务于人,而不是让技术掌控人、主导人,无论是算法还是人工智能,都不足以让我们赌上生命去信任。在和技术打交道这件事上,一定不能陷入路径依赖、惯性思维,一定要坚守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电脑死机可以重启,手机坏了可以修理,顶多耽误点工夫,但“智驾”但凡出了问题,即使问题再小也可能让我们付出生命的代价。“墨菲定律”,即我们俗话说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就适用于此。

    这些都是政府以及车企在“智驾宣传”上“踩刹车”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值得我们好好咂摸。今天的克制,是为了让“以人为本,智能向善”从愿景变为现实,更是为了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代价,是为了明天更稳健地前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潮评丨女学生哭泣照被恶意盗用,治网络侵权没有人是看客
    潮评丨12岁休学打台球,赵心童夺冠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潮评丨3小时跑赢12级狂风,敦煌的应急答卷值得复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