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先生。这是您的餐,祝您用餐愉快!”凌晨1时,龙泉市区街上行人寥寥无几,整座城市已经沉睡,快递员叶小林还骑着他的那辆“老电驴”,穿梭在大街小巷。
凌晨一两点,还在路上跑,是叶小林的常态。今年41岁的叶小林,原是龙泉宝溪人,靠着8年外卖小哥的收入,在城里买了房,一家四口生活在城里。如今,女儿在城里读高中,儿子尚在幼儿园,他依然奔跑在龙泉的大街小巷,用车轮和双脚丈量着生活,而家人则成激励他前进的动力。
“只要有单,我都跑,从早上9点左右,到凌晨一两点回家。”叶小林说。
2024年,全年366天,叶小林坚持在岗365天,累计配送43400多单,跑了88550公里。8年来,他跑了50多万公里,平均每天200多公里。
50多万公里,是什么概念?相当于绕地球跑了12圈半。“一直在跑,电瓶车都受不了了,每年要换好几个轮胎,”叶小林说。车都吃不消了,但人却一直在跑。为此,邻居笑称他为铁人。
“有人问我,这么拼,图什么?其实答案很简单:跑得快,就能多接几单;跑得稳,就能少一个差评;跑得久,就能让家人过得更好。”叶小林说。
连续奔跑了多年后,叶小林获得了“饿了么”全国“单王”的称号。去阿里巴巴总部领奖时,叶小林摸着奖杯上的名字,突然想起5年前那个手忙脚乱的新人。他想,原来,坚持,迟早会被看到;付出,终会被感应。
之后,叶小林又被评为“浙江省最美骑手”。站在浙江电视台的舞台上,强烈的灯光让他有点恍惚,主持人的一句话点醒了他:“叶小林,你跑出了骑手的‘天花板’。”
“其实,哪有什么‘天花板’?我只不过是把别人觉得苦的事,一天天熬成了习惯。”叶小林笑着说。
别看现在叶小林对外卖这份工作“熟门熟路”,刚开始的时候,他也走了不少“弯路”。“起初对龙泉的道路、小区布局并不了解,再加上想多挣点钱,往往看到单子就抢,送餐路线就成了一个‘八卦图’,四面八方都有,跑单量也不高。”叶小林说。
怎么办?叶小林反复记忆路过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巷子,没多久就基本掌握了市区所有的线路,跑单量也是直线上升。他说,现在闭着眼睛都能知道哪家店在哪条巷子。
“干我们这一行,谁没有受过委屈?”送餐超时被骂、雨天路滑摔倒是经常事,最让他难受的是,有一次因为洒了一点汤,顾客直接把饭扣在他的车上。叶小林总是这样想:生活不会因为你的委屈停下脚步,但是你可以选择笑着继续跑。每当遇到不顺心的事,他总会告诉自己,睡一觉就好,第二天太阳升起,又是新的开始。
在叶小林看来,他送的不只是一份外卖,更是一份温暖。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但叶小林却选择“逆行”。在没有一个人的大街上,他每天戴着口罩、揣着消毒喷雾出门,穿梭在空旷的街道上,即便小区封控、电瓶车无法进入,他也会徒步绕20多分钟路把外卖送到顾客手中。深夜回家,他担心把病毒带回家,经常躺在沙发上睡觉,不敢接近家人。
即使如此,叶小林依然会在每份外卖里都塞进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自己的电话号码和一句“需要帮忙,随时找我”。那段时间,他的纸条帮助了许多人,他也成了许多人的依靠。有一次,一位独居老人下单时无意中提到家里蔬菜快吃完了,叶小林送完餐后特意跑到超市帮老人采购并送上门。老人很感动。他却说,非常时期大家都不容易,能帮一点是一点。
从清晨到深夜,从春天到冬天,叶小林骑着电动车,一直在奔跑。有人问他:“打算跑到什么时候?”他的答案是:“只要车轮还能转,只要客户还需要,我就会一直跑下去。”如今,叶小林依然保持着日均150单的高效率,是龙泉骑手里的第一人。
叶小林的字典里写着十个字:成功,没有捷径,只有脚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