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五一就能吃上塘栖本地枇杷,杭州退休大伯怎么做到的?

    潮新闻 记者 施雯2025-05-01 10:54全网传播量8万
    00:00
    00:00
    01杭州临平塘栖镇老王种植50亩大棚枇杷,成功实现五一头采,突破产区常规。大棚枇杷品相好、产量高,预计今年产量5万斤。
    02老王通过八年不断探索和试验,改造设施大棚,精细管理,使枇杷提早上市。精品枇杷平均卖到80元/斤,主要订购企业客户。
    03老王的高投入大棚建设成本高昂,一亩平均18万元,即便有补贴,普通农户难以承担。目前老王因不断投入种了8年枇杷,一直未能盈利。
    04老王又引种试种了早熟枇杷三月白,计划5年后通过栽培特早熟品种,实现3月20日开采,进一步提前枇杷上市时间。
    05老王喜欢请朋友免费品尝枇杷,对每年能卖多少钱已不关心,更看重种植技术的探索和分享。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塘栖本地枇杷五月中旬上市。”五一假期,杭州临平塘栖镇街头,这样的横幅标语依旧醒目。

    老王和他的大棚枇杷 记者 施雯 摄

    当露地枇杷还泛着青黄时,杭州退休老人王以文种植的50亩大棚枇杷已一片澄黄,开始少量头采。

    塘栖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枇杷,采用大棚设施栽培的也不在少数,但老王的枇杷是目前产区罕见的能在五一头采的,这个零的突破究竟是如何实现的?

    刚开始搞大棚枇杷,比露地的还晚熟

    “这株是苏州东山白玉,这一片是宁海白,里面的都是本地白沙。”

    “软条比硬条成熟得早,你尝尝看,哪个品种味道更好?”

    老王的枇杷大棚在塘北鲜果园,此时棚里的枇杷已转色变黄,树冠顶部采光好的果实,有些已可采摘食用。

    果穗压枝头 记者 施雯 摄

    与露地枇杷相比,大棚枇杷不仅上市早、品相好,每棵树的每根枝条还能留3-4穗果实,而露地枇杷每枝只能留1穗果,产量优势显著。今年老王的大棚枇杷预计产量5万斤,随着树势生长,明年产量会更高。

    因为爱吃水果,退休时,在华东地区经营煤气公司的老王来到塘栖包地,搞大棚水果种植。当初,外地枇杷早早上市,本地枇杷却成熟迟缓。塘栖果农希望通过大棚种植实现枇杷提早上市,以提高经济效益。

    然而,很多人发现,仅仅搭个大棚,枇杷并没有比露地成熟早多少,管理不好甚至比露地上市更迟。刚开始种枇杷的老王,也经历过这样的困顿期。

    不断改造的设施大棚 记者 施雯 摄

    为了钻研技术,退休后的每年五一,老王都在枇杷大棚度过。

    “去年冬天,枇杷开头花时,我们灌溉及时,对今年枇杷提早上市有帮助。”

    “这两天,气温上升太快,光照太强,枇杷容易晒伤,大棚遮阳网一定要拉起来。”

    “现在还不太理想,大棚要继续改造,把侧面通风网再加高,通风不足,高温高湿天对枇杷影响很大。”

    经过八年的不断探索和试验,老王的50亩塘栖本地大棚枇杷成功实现五一开采。

    80元/斤的大棚枇杷,凭啥卖这个价?

    听说老王的成绩后,国内很多种枇杷的同行前来学习经验。

    老王毫无保留地分享,但算算他这些年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投入,同行们都摆摆手说投资太大、太费劲,不好搞。

    枇杷成熟时 记者 施雯 摄

    “枇杷是真的不够卖,媒体热心帮我宣传,但我也担心宣传多了,没那么多枇杷卖给人家。”老王说。

    现在,他的精品枇杷平均卖到80元/斤,订购的主要是企业客户,有些还是他做煤气生意时的客户。

    当塘栖露地枇杷上市时,大棚枇杷正好下市,路边果农叫卖的自家枇杷只要15元/斤。老王卖这个价是不是太贵了?

    老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不算后期投入,一亩大棚平均建设成本就要18万元,即便有50%的补贴,这样高的投入也不是普通农户能承担的。其实到目前为止,老王因不断投入种了8年枇杷,一直未能盈利。

    朋友五一相约来老王地里品尝鲜果 记者 施雯 摄

    “五一休息吗?来我大棚吃枇杷吧。”老王说,朋友来了,他喜欢请他们免费品尝枇杷,至于每年能卖多少钱,他早已不关心。

    在果园溜达时,老王带记者到小河边看了一片他承包的枇杷地,因品种退化,这里他打算推倒重来。

    打算推倒重来的枇杷地 记者 施雯 摄

    这两年,老王又引种试种了早熟枇杷三月白,今年打算推倒小河边这块枇杷地,投产40亩大棚种植三月白、七星等优良品种。

    5年后,通过栽培特早熟品种,老王希望塘栖枇杷能在自家大棚,实现3月20日开采。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