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浙江日报》刊发《海盐县秦山街道 聚势成“链” 推动同位素产业集群发展》,全文如下:
“我们利用商用堆辐照生产同位素,经过前期评估,产量特别可观。”秦山核电相关负责人说。眼下,嘉兴市海盐县正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
海盐县秦山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同位素产业是典型的未来产业。我们根据产业链上企业的普遍诉求,通过产业链整合资源,助力同位素链上企业不断扩大‘朋友圈’、延伸上下游、推动同位素产业集群发展。”
近年来,海盐县把党建工作纳入同位素产业链整体规划,在同位素领域成功聚合77家链上企业,搭建了以1个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1支“红链助企队”跟踪帮扶链上企业、若干名指导员负责指导链上企业的产业链党委“1+1+N”组织架构,为产业发展提供“一站式”集成服务。
同时,按照“常态半年一议、要事一事一商”原则,研究产业链建设情况和下阶段发展重点,并制定定期碰头、定员联络、定向指导的“三定”议事机制,常态化组织发改、科技、经信等部门共商发展对策、共解产业难题。
此外,产业链党委围绕企业需求和问题,定期组织联建单位和链上企业共商对策、共解难题,形成建议清单,并依托产业链党委议单、部门接单形式推动问题闭环解决。
“一次通过了俩!”近日,海盐县市场监管局放射性药品监管分局局长单燕飞,给秦山街道政务服务中心主任张跃锋发来消息,兴高采烈地分享两张放射性药品经营许可证获批的喜讯。
“红链助企队”在走访企业时了解到,拿到全省首批放射性药品经营许可证是核药生产公司运行的“先决条件”。为了攻坚这个燃眉之急,产业链党委依托全国首个县级放射性药品监管分局,用好秦山街道和省药监局相关处室渠道,组织街道有关人员线上帮助预先审查申报资料,同时通过组建微信工作群、视频会议、面对面座谈、上门指导等方式为企业答疑解惑,提供多方位、全环节的“证前指导”,目前已指导企业2家,解决申证问题18个,召开专题商讨会5次。去年12月19日,诺华医药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和浙江亿祈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了浙江省首批放射性药品经营许可证。
“厂房交付即可入驻,海盐的高效服务帮助我们节省了至少一半筹建时间。”浙江砹尔法纽克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崔同江感慨万千。该企业主要研发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砹-211及相关核药,预计今年年中投产,达产后年产值将超5亿元。
在服务企业方面,产业链党委依托“专班+专策+专项+专家+专题”工作模式,整合产业增值服务职能16项,在同位素产业园设立公共服务中心等阵地,实行每日轮值办公,设立人社、住建等部门办事窗口,把服务送到园区。注重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配套服务,制定产业链“企呼我为”助企工作机制,产业链党委实行“清单化点题”破难,各部门单位“领卷答题”,积极为产业发展增值赋能。
目前,海盐核技术应用(同位素)未来产业先导区成功迈入“省队”,成为浙江省首个同位素产业平台。借此契机,海盐也将推动同位素产业向集群化发展,目标到2030年培育总规模超300亿元的产业集群,填补国内核药领域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