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用科研精神深耕农业 千亩樱桃园结出“共富果”

    潮新闻 共享联盟·上虞 沈嘉玲2025-04-28 11:56全网传播量5069
    00:00
    00:00
    012016年,退役军人陈冠军接手永和镇600亩田地和400亩山地,将其打造成蒙发利生态农庄,专注樱桃种植。
    02经过9年科研精神深耕,陈冠军培育出高品质樱桃“永和红”,预计今年产量七八千斤,且已被预订完。
    03陈冠军独创“军事化种植法”,采用避雨栽培等技术,提升樱桃品质,减少裂果率,其农庄更像农业“实验室”。
    04陈冠军成立“亲邻农旅共富工坊”,免费为农户提供樱桃苗和技术指导,拓宽销路,带动乡亲们共同富裕。
    05未来,陈冠军计划延伸樱桃产业链,开发深加工产品,结合生态资源,打造综合性农庄,吸引更多人感受乡村振兴活力。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春意正浓,樱桃满枝!4月24日,永和镇蒙发利生态农庄的千亩樱桃迎来成熟季。走进种植基地,一颗颗红彤彤的樱桃缀满枝头,碧绿的叶子衬托着颗颗小红果,宛如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玛瑙,惹人垂涎。无论从哪个视角去欣赏,挂满鲜果的枝叶都宛如一幅精妙绝伦的画卷,美不胜收。

    刚刚发出当天第一笔上百箱樱桃订单的陈冠军还未来得及休息,再次返回基地,开始了新一轮的采摘。“最近是销售高峰期,每天都能接到几百箱的订单。”谈及最近的销售情况,陈冠军忍不住笑开了脸。因为樱桃品质佳,订单多是预订单,“每年的销售量都不太用担心。”

    但谁能想到眼前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农庄,9年前曾是一块“半荒山”。2016年,退役军人陈冠军来到永和镇开启了人生的“第二战场”。9年时间里,他用科研精神钻研土地与种植技术,不仅培育出高品质樱桃,将荒山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樱桃王国”,还免费为农户提供种苗、拓展销路,成为当地农业创新的“领跑者”。

    整新出发,从“橄榄绿”到“樱桃红”的转身

    2016年,因为一次心软,陈冠军来到永和镇,接手了这片拥有600亩田地和400亩山地的种植基地。“刚接手的时候,基地好多树都死了,几年不打理、不施肥,草长得比树还高。”要将这“半荒山”打理好比直接在荒地上种植还困难。抛开手头其他事业,陈冠军开始全身心“伺候”这些土地:平坦的田地上,用农具机械直接整治;陡峭的山地上,招了几十个工人整治。拔草、挖树、种树、翻土……从一株草到一棵树再到一块地,一点一滴,逐步推进。

    随着“荒山”慢慢显出原本的模样,如何让这片土地发挥最大效益?陈冠军决定先尝试种植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的樱桃。但现实很快给他泼了冷水。因对农业一窍不通,第二年春的樱桃产量不高,品质也较差,销量堪忧。“战场上可以冲锋陷阵,但在田地里光有勇气不够。”陈冠军说。这位曾经的空军战士,拿出了军人特有的拼劲,他白天泡在地里,晚上啃农业书籍,三个月记满了6本笔记。为掌握嫁接技术,他连续一个月每天练习到深夜,手上全是伤口;为尽快掌握农业种植专业技术,他开始四处“拜师学艺”,邀请宁波农科专家定期来基地指导。

    看着陈冠军在这个从未涉足的领域如此执着、辛苦,也曾有亲属、朋友劝他放弃,但他总是坚定地摇摇头。他说,从踏入农业这个领域开始,自己就没想过能靠农业带来巨大财富,也不确定是否能从中获取现实收益。“但既然已经投入了大量金钱和精力,就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逃兵。”

    潜心钻研,从“新农人”到“樱桃专家”

    走进陈冠军的樱桃园,整齐划一的果树像列队的士兵。这是他独创的“军事化种植法”:每棵果树间距精确到厘米,施肥浇水严格按时按量,连剪枝都有一套标准化流程。

    “农业不能靠天吃饭,要靠科技。”陈冠军笑着说。与传统种植不同,他的蒙发利生态农庄更像一个农业“实验室”:樱桃种植采用避雨栽培技术,减少裂果率;杨梅树住进了“单间”,果蝇台风皆能防,甜蜜增收更有保障。“像3月中旬天气冷暖变化大,就要及时给樱桃补充钙、镁、磷等元素,下雨之后要注意杀菌……”谈起樱桃种植,陈冠军就像一位“樱桃教授”般侃侃而谈。这一切都源于他九年如一日用科研精神深耕农业,像做实验一样记录土壤酸碱度、光照时长、降水规律等对樱桃影响。

    传统樱桃容易裂果、不耐储存,培育出品质绝佳的樱桃是陈冠军一直以来的追求。6年前,一次机缘巧合,他在野外发现了一株长势十分喜人的野樱桃树。“我摘了一颗尝了尝,这个味道是我从来没有吃到过的。”当即,他便取了5根枝条回去嫁接。这5株樱桃树也成了他的宝贝,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去观察“宝贝”的生长情况,晚上睡觉前还要再去张望张望。第二年种植成果并不佳,第三年一切从头开始。树叶变黄了,花苞不够多,是缺铜、缺铁,还是缺锌,他像做科学实验一般忙碌着。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三年努力,试验大棚里的樱桃树果子明显多了,品质也达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程度。这款在永和土生土长的樱桃,被他命名为“永和红”。如今“永和红”已经成为蒙发利生态农庄的当红产品,“今年预计产量有七八千斤,还没到成熟期,已经基本被预订完了。”陈冠军说。

    携手同行,带领乡亲们打一场“致富仗”

    “在部队讲究团结协作,搞农业也要共同富裕。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在农庄发展步入正轨后,陈冠军开始思考如何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作为省级农业强镇,在永和也有不少农户尝试种植樱桃。“但是很多农户因技术落后、销路受限等原因,存在产量不高、品质不佳、收益不高等困难。”为帮助农户共同致富,陈冠军主动伸出援手。在永和镇政府的支持下,他和10多户农户成立了“亲邻农旅共富工坊”。作为“亲邻农旅共富工坊”坊主,陈冠军不仅免费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手把手教农户如何科学种植樱桃,不断提高产量和品质,还主动对接电商平台,帮助农户拓宽销路。

    “大家想种,我免费送苗!”2023年,随着“永和红”樱桃新品种在市场的畅销,陈冠军更是决定将果肉厚实、甜度高、抗病性强的“永和红”樱桃苗免费提供给周边村民种植,并全程提供技术指导。

    “以前种的樱桃卖不上价,自从用了陈总的苗,果子又大又甜,收购价翻了一倍!”永和镇项家桥村农户施大哥笑着说。尝到甜头的他,今年又从陈冠军的种植基地里领取了10多株“永和红”樱桃苗。“以前怕种不好,现在有了陈总的手把手教导,我们再也不担心有了好苗却种不好了。”望着地里新种下的“永和红”樱桃苗,施大哥直言信心满满。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人参与。看到乡亲们笑着数钱,比我自己赚钱更高兴。”陈冠军说。除了带动村民种植樱桃,他还积极搭建创业平台。今年,他和永和镇政府一起推出了“创客共享空间”计划,将自家农庄的一部分场地免费提供给有志于创业的年轻人使用。“很多年轻人有想法,但缺乏启动资金和场地。”陈冠军说,“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年轻人留在农村,发展农业,共同振兴乡村。”目前,已有一个来自宁波的创业团队入驻共享空间。

    山水万程,步履不停。谈及未来,陈冠军计划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开发樱桃深加工产品,并结合永和镇的生态资源,打造集采摘、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农庄。“希望更多人能来永和镇,品尝我们的樱桃,感受乡村振兴的活力。”

    记者手记

    从“门外汉”到“土专家”,从“单打独斗”到“带富一方”,陈冠军用科技的力量重塑传统农业,用实干诠释了新时代农创客的担当,用一颗樱桃“甜”了整片乡土。在他身后,一片片樱桃园正焕发蓬勃生机,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甜蜜产业”。

    9年时间里,他不仅让千亩荒地变成“花果山”,更用实际行动证明:新时代农创客不仅是技术的创新者,更是共同富裕的践行者。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科技赋能农业,情怀反哺乡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