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种名为“找搭子”的结伴旅行模式在年轻群体中悄然兴起。通过小红书、豆瓣、微博等社交平台,年轻人发布旅行计划,招募陌生同伴分摊费用、共享旅程,既能降低出行成本,又能满足拍照、社交等多元化需求。
“找搭子”体现了年轻人对旅行意义的重新定义——从单纯观光转向社交价值、情感共鸣与资源整合。随着平台服务完善与监管跟进,这种“半熟社交”或将成为主流出游方式之一,推动旅游业向个性化、社群化方向演进。
A
经济压力催生“旅行搭子”刚需:AA制成主流,省钱又高效
“上虞氧气吉象音乐节,找搭子一起去!”“五一,上虞找个‘小泷包’姐妹A房费!”近期,在小红书旅游搭子超话里,这样看似随意的邀约帖每天新增超过500条。这种以特定场景需求为导向的临时社交组合,正在重构年轻人的出行方式。
“一个人旅行太贵,和朋友时间难凑,‘找搭子’成了最优解。”在上海工作的“95后”白领小林表示,去年,她通过小红书找到两名陌生女生同游云南,三人平摊包车、住宿费用,人均花费比单独出行节省近40%。
根据《2024中国Z世代旅游消费报告》显示,83%的年轻人选择搭子出游的核心原因是“分摊成本”。热爱旅行的“90后”姑娘小朱喜欢住星级酒店,在寻找旅游搭子时,她会特地标明“要女生”“不穷游”“A钱快”。“我找搭子主要目的是为了拼房,因为酒店可能会有些贵。A房费,要么是大家协商一致订同家酒店,费用AA,也可以俩人各订一个晚上。”
“95后”姑娘小悦,即将在“五一”假期和三位在小红书上结识的“旅游搭子”一同开启重庆之旅。“原本计划和朋友一起出游,但大家假期时间对不上,无奈之下我选择在网上找搭子。”小悦说,自己在社交平台发布了寻找旅游搭子的帖子,明确了出行日期、目的地、预算以及对搭子的要求,“仅限女生,性格随和,不斤斤计较,A钱爽快”。
帖子发出后,收到了众多回应,经过几天的沟通交流,她最终确定了三位志同道合的搭子。“我们年龄相仿,兴趣爱好相近,对旅行的期待也相似,很快就制定好了详细的旅行攻略。”小悦表示。
像小悦这样找搭子旅行的年轻人不在少数。随着社交平台的发展和人们社交观念的转变,“找搭子”旅行逐渐成为年轻人中流行的一种旅行方式。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输入“旅游搭子”关键词,相关的招募帖、经验分享帖数不胜数。有人寻找能一起自驾川藏线的搭子,有人求拼单迪士尼门票的搭子,还有人希望找到能一起穷游的搭子……
B
社交平台重塑信任机制:从“陌生人”到“临时旅伴”
“五一”假期临近,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旅游搭子”的招募帖五花八门。有人甩出西藏自驾路线,急寻能扛氧气瓶、会讲冷笑话的副驾摄影师;迪士尼拼单帖里标注着“社恐友好局,全程零交流只互拍”。
为什么年轻人如此热衷在社交平台上寻找搭子?“00后”姑娘小余说,去年国庆,她和相识4年的好友去香港旅游,却因拍照等琐事差点绝交。此后,她出去旅行都是在网上找搭子。
熟人之间有情谊但也有顾忌,互相压抑需求反而容易关系闹僵。素未谋面的搭子之间可以自然地分摊价格、争论行程。“次抛型”搭子降低了社交压力,年轻人会通过这个平台的算法去筛选跟自己兴趣相同的,消费能力差不多的,去构建精准匹配的安全感。
年轻人对旅行体验的要求也在升级。摄影爱好者、大学生小浩在豆瓣发帖招募“会拍照的搭子”,最终与两名擅长构图和修图的网友组成“互助拍照小队”,在川西旅途中轮流担任摄影师。“不用再背三脚架自拍,还能互相指导姿势,成片质量远超预期。”小浩说。
寻找搭子一起旅行还能带来更多乐趣和便利。杭州“00后”小伙子小汤准备“五一”期间自驾去武功山,他在社交平台上找到了两名搭子。“有人开车,有人做攻略,有人管账,大家分工合作,效率更高。爬山的时候还能互相加油打气,增加旅途趣味。”小汤说。
“旅游达人”小鲁在小红书上找过几次“旅游搭子”,一起在西安逛博物馆、去日本滑雪、去马来西亚看海。他说,找搭子的目的不完全只是为了旅行,通过认识不同的人,能够接触到他的生活,他的圈子,从而破圈社交。
C
“搭子旅行”背后的社交新需求
从“饭搭子”“学习搭子”“健身搭子”到“旅游搭子”,这种寻搭子的模式被认为是年轻人正以“轻关系”的方式重构社交。
组建搭子是一种带有强烈目的性的社交方式,只要道合,未必需要志同,达成目的之后也可以一拍两散。一方面,当下社会压力大,时间碎片化;另一方面,年轻人越来越独立自主,强调个人边界,希望探索各种可能性,所以开始有意识地设计自己的人际关系结构。比如,让合作关系独立于朋友关系,单纯为实现目的而合作,这样就不会有太多的情感卷入。
不同于传统旅游团,年轻人更依赖社交平台的“弱连接”筛选旅伴。他们会详细标注行程规划、预算范围、性格偏好,甚至要求应征者提供社交媒体账号、签署责任协议。部分平台推出“搭子匹配”功能,通过兴趣标签、消费习惯等算法推荐潜在同伴,降低沟通成本。
“找搭子的本质是精准筛选‘同类人’。”当代年轻人既渴望摆脱孤独,又注重边界感,通过预设规则构建临时性互助关系,既能满足社交需求,又避免传统人情负担。年轻人通过“精准需求匹配”构建临时社交关系,实质是对抗社会原子化的手段。快节奏生活使深度社交成为奢侈品,搭子模式通过功能模块化切割,实现社交投入产出比的最优化。
在“搭子社交”中,人们更注重兴趣相投和即时的快乐,这种社交方式给予年轻人一种更轻松、自由的社交体验。“00后”小雯对“旅游搭子”的看法与大多数年轻人相同,她告诉记者,比起和朋友相处,和搭子相处不用顾忌太多,即使有矛盾也不会内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搭子就是‘次抛’的。如果相处不愉快,之后可以不再联系。”但如果相处得好,就可以发展为朋友,这就多了一种交友可能性。“遇见本来就是一种美好,和不同的人产生不一样的链接,这是一个有趣的过程。”小雯说。
温馨提示
“搭子旅行”有风险
需谨慎甄别
虽然“找搭子”旅行给年轻人带来了全新的旅行体验和社交机会,但其中也隐藏着一些风险。据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近年来,涉及“旅行搭子”的纠纷日益增多,包括临时毁约、财务纠纷、性骚扰等案例。部分网友吐槽曾遭遇“照骗旅伴”或“公主病队友”,因消费观念差异引发矛盾。
由于搭子大多是通过网络结识的陌生人,彼此了解有限,可能会出现行程安排不一致、消费观念不同、性格不合等问题,从而影响旅行的心情和体验。社交平台上,不少人吐槽和搭子出游的糟心经历。有网友说,两人消费观念不同,一人秉持适度享受,住中等酒店,一人追求极致性价比,想住青旅,“一路上各种拉扯,好好的旅游变得充满矛盾,真的太影响心情”。也有网友说,和搭子之间的时间观念不同。“每天早上等搭子化妆收拾就得一两个小时,景点游玩时间也被拖长,原本计划看日落也泡汤了,只剩下满心遗憾。”
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大学生小严去年夏天在网上寻找一起去大西北旅游的搭子,帖子一发,私信爆满。有个搭子跟她聊了一周后,相约一起报一个2480元的6人小团。到达目的地后,搭子突然失联,小严才意识到这是让她报团的托儿。
不少专家表示,“旅游搭子”的个性化需求导致相关供给的分散化和非标准化,这必然导致供给匹配的良莠不齐。专家建议年轻人在寻找搭子时应学会甄别,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比如提前沟通好行程安排、消费标准等,尽量选择实名认证的平台和有一定信誉的搭子;网络平台也应加强监管,建立完善的评价和反馈机制,保障用户的权益。
“搭子旅行”作为一种新兴的旅行和社交方式,反映了年轻人对旅行和社交的新需求。在享受这种新型旅行方式带来的乐趣时,年轻人也应保持理性和警惕,规避潜在风险,让旅行更加安全、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