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从课堂到垄间,00后下乡日记里写满“新农人”的无限可能

    潮新闻 通讯员 王佳桐 记者 顾蓉佳2025-04-28 08:51全网传播量1万
    00:00
    00:00
    014月26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近百余名大学生赴绍兴市越城区开展青年入乡学农实践活动,签署了“青年入乡协议”。活动聚焦新型农业技术,包括种养结合、园艺技术及农业数字化。
    02青年大学生在绍兴市越城区方圆观光农业园学习“莲藕-水产”种养结合模式,并亲手参与莲藕移植,体验全流程。农业园技术专家指出该模式能提升土地利用率,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
    03在绍兴市七星园艺有限公司,大学生们学习多肉植物栽植技术及农业新业态,探讨“直播+农业”模式。负责人强调农播是连接城乡、传播农业文化的桥梁。
    042025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规划鼓励青年入乡发展。此次活动选拔了6名优秀学生作为“乡村青年观察员”,与街道农创客签署协议,期待未来从事农业创业项目。
    05课程负责人王佳桐博士表示将持续依托实践课程搭建跨区域农业合作平台,培养更多新农人,引导优秀学子在田间地头锤炼本领,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4月26日上午9点,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创业认知考察》课上的近百余名青年大学生赴绍兴市越城区皋埠街道和东湖街道分别开展青年入乡学农实践活动,并签署“青年入乡协议”。

    活动主要聚焦种养结合、园艺技术及农业数字化发展等领域,开展种养结合技术学习培训,通过实地教学与实操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实地感受新型农业技术的奥秘。

    青年大学生首站抵达绍兴市越城区方圆观光农业园。在农业园技术专家陆家欢的指导下,青年大学生系统学习了“莲藕-水产”种养结合模式的理论知识,包括藕鱼共生的生态循环系统、水质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随后,青年大学生深入藕田开展实践操作,亲手参与莲藕移植,体验从选苗、定植到水肥管理的全流程,其中来自马来西亚的青年大学生也踊跃体验下塘种藕,他感叹道:“第一次下田,泥水直接灌进雨靴,每走一步都非常费力,但亲手把藕插进泥里的瞬间,特别有成就感!”。

    同时,农业园技术专家陆家欢也向青年大学生说明现在园区中的这种种养模式既能提升土地利用率,又能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是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方向。

    学农实践的第二站是绍兴市七星园艺有限公司(五和基地),基地聚焦园艺技术与农业新业态,现场演示了多肉植物分株繁殖、基质配比及造型设计等精细化操作,并针对多肉养护要点进行讲解。青年大学生亲自上手栽植树苗,学习农业栽植技术。在农播基地人才交流环节,双方围绕“直播+农业”模式展开探讨,针对短视频营销及供应链优化等话题分享经验。七星园艺负责人唐运威指出:“农播不仅是销售渠道,更是连接城乡、传播农业文化的桥梁,需要复合型人才支撑。”

    2025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提出要鼓励和引导青年入乡发展和就业创业。随后,各个省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青年入乡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在此次青年入乡活动中,大学生们通过“理论+实践+研讨”的多维学习,不仅了解了前沿的农业技术,更深入认识了数字化对农业产业的重要作用,同时选拔了6名优秀学生作为“乡村青年观察员”,与皋埠街道和东湖街道的农创客们正式签署《青年入乡协议》。其中的几位青年大学生们在此次活动中也期待未来能够继续学习更多农业种植等技术,从事有关农业培育和养殖的创业项目。

    此次课程的负责人王佳桐博士表示:“未来将持续依托实践课程搭建跨区域农业合作平台,推动技术落地与人才孵化,培养出更多新农人,在乐中学,在干中悟,引导更多优秀学子在田间地头锤炼本领、贡献智慧,让青春力量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绍兴市综合执法局垃圾分类主题创意作品获省级奖项
    暨阳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沉浸式劳动教育实践
    浙江日报丨“青春之城”上虞打响“一江两岸三城四季”文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