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太空种子和普通种子有什么区别?杭州一群学生做了个实验

    2025-04-28 03:36全网传播量1286
    00:00
    00:00
    01杭州外国语学校参加2025中国航天主题科普活动,获赠太空种子,探索太空育种教育路径。4月23日成立实验基地并举行播种仪式,标志着科创教育与劳动实践融合。
    02杭外科创学院院长朱伟杰主持仪式,校党委书记王华琪致辞强调实验基地对科创教育、劳动教育等的重要性。党委副书记、校长吴锋刃颁发聘书,寓意科技与教育的接力传承。
    03校友叶新怡带来团队自主研发的智能植物栽培架,实时监测植物生长,增添科技力量。学生将在科学情境中开展真实验、真比较。
    04未来实验将构建三组对照体系,包括专家组指导种植太空种子、普通地面种子对照及学生自主设计光照装置监测管理。
    05杭外科创教育注重多场景、跨主题融合,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推动学生由知识接受者向问题解决者转变,构建“从课堂走向田野”的教育闭环。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作为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科普科教协同育人项目”的合作学校,杭州外国语学校师生近日参加了“潮起钱塘 星耀寰宇”2025中国航天主题科普活动,并获赠若干太空种子。结合校内“小麦的一生”试验田与“百草园”等教学资源,学校积极探索太空育种在中学科创教育中的延展路径。

    4月23日中午,杭外举行“空地果蔬种子培育对照实验基地”成立暨“太空种子育苗播种仪式”。这标志着杭外科技创新教育与劳动实践融合发展迈出坚实一步。本次活动由学校科创学院统筹策划,特别邀请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张弛专家以及杭外科创届校友叶新怡出席,学校领导、师生代表共同参与播种仪式。

    校科创学院院长朱伟杰主持仪式

    校党委书记王华琪为本次活动致辞。王书记指出,实验基地的建立不仅是学校推进科创教育、劳动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工智能融合教学的重要举措,更是激发学生科学兴趣、播种未来理想的一次尝试。

    校党委书记王华琪致辞

    党委副书记、校长吴锋刃向指导教师颁发聘书。王书记和吴校长一同向学生代表授予太空种子,寓意科技与教育的接力传承由此展开。

    播种环节中,省农科院专家张弛,学校生物老师张松、科学老师李学海、后勤部宋唯武师傅现场进行示范教学,引导学生开展操作。同学们在营养杯中松土、浇水、覆土,小心地将种子埋入土中。校友叶新怡也带来了团队自主研发的HIAC100智能植物栽培架,为学生组的实验增添了科技力量。该设备可实时监测环境参数、记录植物生长过程,并通过云平台远程分析管理,让学生在“种下”的同时,也“看见”科学成长的全过程。学生将在科学情境中“真种子、真实验、真比较”,将研究性学习融入每一步操作。

    张弛博士、宋唯武师傅指导学生播种

    校友叶新怡介绍团队研发的种植装置

    李学海老师指导学生操作

    学生播种

    本次实验作为学校“空地果蔬培育对照实验”项目的起点,未来将构建完整的三组实验对照体系:第一组由专家组指导、校友科技支持,种植太空种子;第二组使用普通地面种子作为对照;第三组种植剩余的太空种子,由学生自主设计的光照装置与传感技术进行监测管理。这是对学校科创教育的成果检验和对学生自主学习研发能力的挑战。

    仪式结束后,学生记者对活动参与者进行了采访。王华琪书记指出,杭外的科创教育注重多场景、跨主题的融合实践,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从“解题”中走出来,去“解决问题”。同时,学校将持续深化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拓宽学生的学习时空,满足他们多元发展的需求,真正实现“从中学中走出来,走进大学中去”。

    吴锋刃校长表示,学校通过打造跨学科、贴近真实情境的学习场景,持续推动学生由知识接受者向问题解决者转变。活动中,教师、专家、后勤、校友等多元主体深度参与,正是“全员育人”理念的生动体现。

    吴锋刃校长向指导老师颁发聘书

    张弛博士谈到,这次活动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学生们的热情和动手能力。他认为,这次播种实验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不仅让学生更近距离接触前沿科学,也为科普和科研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他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探索。叶新怡校友分享了杭外的社团和选修课带给她的科创启蒙和实践机会,她鼓励学弟学妹大胆创新、积极与老师交流沟通。

    作为杭外科创教育的又一次落地实践,本项目融合了“科学课程+人工智能+劳动实践+院校合作”多重路径,充分体现了杭外在课程体系建设、科技教育革新、全员育人机制、跨界合作模式等方面的持续探索。从“小麦的一生”选修课到AI监测种植装置,从学生申请的在校专利到校友带回的企业成果,杭外正在构建一个“从课堂走向田野、从实验走向现实”的教育闭环。本次播种仪式,不仅在土壤上播下了种子,更在学生心中种下了科学的兴趣、探索的热情与责任的种子。

    更多资讯:从种子实验到智慧农业,杭外科创教育多点开花

    生物组张松老师主持的“小麦的一生”选修课已开设多个学期,以小麦为主线,构建出一幅立体的知识图谱。学生从化学视角探讨酿酒过程中的转化机制;在地理学中理解现代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英语课堂中掌握小麦相关专业术语与国外食品文化,甚至从社会视角审视“食物如何改变人类历史”。课堂外,学生在试验田中播种、观察、授粉、收割,并参与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

    由技术组张鹏峰老师指导、学生自主组建的“智慧农业项目小组”则将物理传感、人工光照、AI监测等前沿科技引入实验,自主研发制造了“大棚种植装置”,打造集探究性、创造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科创实践路径。该种植装置将进一步升级优化,应用到本次播种的对照实验当中。

    此外,学校还专门开辟了“百草园”种植中草药,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劳动与科创实践,同时也大力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