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最孤独”柳树就在钱塘江江心生长,问题来了:谁种的?

    潮新闻 记者 王好2025-04-27 01:01全网传播量48.5万
    00:00
    00:00
    01钱塘江南岸滨江樱花跑道边,网友发现江中“孤独”柳树,成为别致风景。
    02这棵柳树位于江水中央滩涂上,实际为三四株抱团生长,其中一株最为出众。
    03曾任六和社区党工委书记的许建宜称,这些柳树已在此扎根几十年,是旧堤坝的活坐标,见证了堤坝变迁。
    04柳树每年汛期仅剩树梢露水面,洪水退后恢复全貌,展现顽强生命力。
    05浙江农林大学申亚梅教授确认,这些柳树为垂柳品种,耐水湿能力强,流水对其生长影响不大。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谈及钱塘江里的树,不少人会联想到大潮退去后留下的“潮汐树”。

    今天要讲的不是它们。

    最近,杭州网友阿陆在钱塘江南岸、滨江最美樱花跑道边,邂逅了一棵“长”在江水里的柳树。

    网友阿陆拍摄。

    他说,自己本是打卡大名鼎鼎的最美樱花跑道,倚靠在堤坝护栏上休息时,不经意间瞥见了江中一抹绿。“定睛一看,原来竟是棵柳树。”

    “垂柳依依荡漾于水中,是钱塘江中别具一格的风景。”阿陆说,这棵柳树孤零零地伫立在江水中央一处滩涂上,有一种质朴且动人的美感。

    “仿佛自带‘世上最孤独的树’那般独特氛围。”年轻人的形容,还蛮有感觉的。

    4月26日,潮新闻记者循着线索,来到钱塘江畔的浦沿渔码头附近,找到了这棵“孤独”的柳树。

    王好/摄

    离岸十余米,一抹盎然绿意在江中舒展。与阿陆此前拍摄的照片不同,彼时柳树脚下大片江滩裸露,此刻江水涨得高,仅些许石块从树下隐约探出头来。

    凑近细看,并非孤零零一株,而是三四株紧紧相依,抱团生长。其中一株最出众,身姿高挑挺拔,枝叶繁茂,垂落的柳条层层叠叠将树桩遮蔽起来。

    杨柳青青江水平,如此诗意的景致,引得不少路人驻足。一群拍完照的年轻人没有急着离去,开始讨论为何江中会生出柳树。

    有人猜测,或许是柳树种子在江中泥沙里生根发芽,慢慢长成了现在的模样。

    王好/摄

    “这几棵柳树在这里扎根已经几十年了。”曾任六和社区党工委书记的许建宜是土生土长的浦沿人。

    他告诉记者,如今柳树所处之地,正是当年老堤坝旧址。

    记忆里,20世纪九十年代,柳树便已沿着当时的堤坝成排生长。“我估摸着,种植的时间肯定还要早。”

    后来,为了改善防洪体系,新堤坝选址内移,旧堤坝随之拆除。施工过程中,大部分柳树被移栽别处,如今能见到的这几株,因当时还是幼苗得以在这江波之间留存下来。

    许建宜提到,附近曾是渔民停泊、黄沙运输的码头,堤岸上的柳树也曾为劳作的人们提供荫蔽。如今,码头功能迁移,这几株柳树成了旧堤坝的活坐标,勾勒出独特一景。

    令他感到惊奇的是这些柳树顽强的生命力。他说,每年汛期钱塘江水位上涨时,柳树仅剩树梢露出水面,待洪水退去又重现全貌。

    “尽管长期浸泡、缺乏人工养护,这些树却年复一年抽枝发芽,越来越高大。”

    浙江农林大学申亚梅教授接受采访时说,江滩上那几株柳树,实为垂柳品种。垂柳根系较发达,有很强的耐水湿能力。

    申亚梅表示,即使钱塘江水位上涨,因其是流水,所以对垂柳的生长影响不大。“水位低下去之后,垂柳会恢复生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