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马来西亚一家工厂内,浙江宝绿特环保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服务工程师赵瑞军在指导工人组装PET回收生产线。这个来自平湖市曹桥街道的环保科技企业,用二十年时间将“中国方案”写入41个国家和地区的循环经济版图。全球每10个废塑料瓶中大概就有1个是使用宝绿特的设备实现回收的。
作为国内塑料再生装备领域的深耕者,宝绿特除了研发生产PET瓶及其它塑料瓶回收处理的环保机械设备,还负责提供塑料回收系统生产线及解决方案。每条包含成千上万个部件的生产线需动用50个集装箱运输,超规部件则通过散装船运输。公司内,15位像赵瑞军这样的服务工程师,全年穿梭于全球,执行“交钥匙+”服务。“我们培养的不仅是设备操作员,更是能独立解决问题的技术团队。”赵瑞军解释道。目前,宝绿特已经承担130余条PET回收清洗再生生产线。
走进宝绿特生产车间,单线处理量6吨每小时清洗系统正在运转。废旧塑料瓶经数十道工序重生为PET瓶片、环保纤维等产品。去年,企业生产总值达5.26亿元,增幅达14.6%。
值得注意的是,宝绿特“员工配比”科技含量十足。公司拥有310名员工,工程设计研发人员占比50%,拥有专利5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0余项。在二期工厂的实验车间,技术人员正在调试化学法PET回收示范线,传统物理回收只能降级使用,而化学法能实现同级再生。
回溯企业发展轨迹,市场开拓策略的迭代见证着企业成长。“最初凭借网络媒体、行业期刊的推广模式叩开国际贸易大门,首张海外订单不足50万美元。”公司副总经理欧逸风透露,这种“等风来”的模式不仅被动,而且寻找的客户也比较随机,参展则是“追风去”的有效途径之一。他刚从深圳国际橡塑展上回来,4天时间接洽了200多位新老客户,目前团队正在跟进客户意向。如今,宝绿特每年都会参加15个左右的展销会,业务版图从南美扩展至日韩、东南亚、中东等多个区域,海外单笔订单最高金额可达1200万美元。
从曹桥街道到世界舞台,宝绿特不再是简单的产能输出,而是技术标准、服务理念、绿色方案的系统出海,今年他们更是提出出口额同比增长10%以上的新目标。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