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听涛”跨界对话:AI浪潮下,阅读与创新的星辰大海

潮新闻 通讯员 郑雯莉 记者 周丰2025-04-22 05:56全网传播量1万
00:00
00:00
014月20日,“之江听涛”知识分享秀在浙江图书馆之江馆举办,四位嘉宾围绕AI、阅读、文化认知等议题深度对话。
02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强调“技术解放体力,阅读解放心智”,指出真正阅读是心智再建。
03西湖大学来国龙教授剖析传统观念对创新的桎梏,呼吁AI时代需打破反思范式。
04茅盾文学奖得主乔叶认为AI无法理解一手生活,强调人的创作有独特性,AI是助力非阻力。
05浙江大学张克俊教授提出AI价值在于延展而非取代创造力,强调技术与艺术交融的创新本质。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4月20日,浙江图书馆之江馆文澜剧场迎来了一场思想碰撞的盛宴——“之江听涛”知识分享秀。作为“2025长三角图书馆之夜”的核心活动,四位来自人文、科技与艺术领域的顶尖嘉宾,围绕人工智能、阅读本质、文化认知与智能艺术等议题,展开了一场深度跨界对话,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关于未来与传统的思辨之旅。

春夜星辉下,思想与科技交织成河,照亮求知者的前行之路

葛剑雄:纵览AI风云,探寻永恒阅读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葛剑雄以《纵览AI风云,探寻永恒阅读》为题,直指技术浪潮中的阅读价值。他通过对比《史记》原文与AI摘要的差异,强调“技术解放体力,阅读解放心智”的核心命题。“AI能总结事件,却无法替代对文字的体悟。真正的阅读,是心智的再建过程。”葛剑雄的分享引发全场对深度阅读的共鸣。

葛剑雄教授以古鉴今,守护阅读的精神内核

来国龙:观念的陷阱:与古埃及文字的邂逅

西湖大学通识中心教授来国龙以《观念的陷阱:与古埃及文字的邂逅》为题,从晚清学者拒绝古埃及文字破译的故事切入,犀利剖析传统观念对创新的桎梏。“所有破译古文字的人,都是在年轻时打破框架的勇者。”他呼吁,AI时代的突破,本质是观念的突破。唯有打破反思范式,才能打开认知的新世界。

千年文字背后,映照当代创新的挑战与机遇

乔叶:当机器在书写,灵魂如何落笔

茅盾文学奖得主乔叶以《当机器在书写,灵魂如何落笔》为题,由个人对生活的感悟出发,生动讲述AI带给她的各项思考,“每个人都在拥有的一手生活,是AI无法理解的。”她说,生活是语言的聚宝盆,认识帮助我们照亮生活,AI能计算概率,却写不出生活褶皱里的温度。但同时要意识到,AI是我们的助力,而不是阻力。人的创作,始终有着不可复制的独特性。

作家乔叶以文字为盾,守护情感的细腻与真实

张克俊:智能艺术,守正创新

浙江大学张克俊教授在《智能艺术,守正创新》演讲中,从工程师视角探讨AI的艺术边界。他通过AI生成艺术与人类创作的对比案例,提出警示:“未来最珍贵的,不是AI写的诗,而是人类是否还能写出动人的句子。”他强调,AI的价值在于延展而非取代创造力,“技术的尽头,是成全人类探索的无限可能”。

科技与艺术交融,追问创新的本质与温度

当AI的浪潮奔涌向前,“之江听涛”以一场春夜对谈,重新点亮了阅读的星光与人文的炬火。在这里,技术不是答案,而是追问的起点;阅读不是守旧,而是心智的远征。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杨希林

相关新闻
探索“阅读+”新模式!杭州萧山“春日读书”开启全民悦读
余杭举办“智汇余杭・阅启未来” 世界读书日主题系列活动
“书香杭州”又添新的阅读场景,“西溪书舟”“西湖书舟”展现千年读书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