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荐书 |《逐苍穹》: 再现中国航天测控峥嵘岁月

    潮新闻 2025-04-21 09:37全网传播量649
    00:00
    00:00
    01《逐苍穹》是以沈荣骏院士为第一人称的航天测控技术发展纪实作品。
    02沈荣骏院士是我国航天测控系统奠基人之一,参与了众多重大航天项目。
    03书中再现了中国导弹航天发展史及科学家群像,展现了科学家精神。
    04本书经多环节工作终付梓出版,已入选2024年度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
    05沈荣骏院士强调国家导弹航天测控系统全凭自主力量建立,是他一生中最自豪的事情。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逐苍穹——沈荣骏访谈录》(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逐苍穹》),是一部以沈荣骏院士为第一人称,采用访谈形式呈现的纪实类作品。本书以航天测控技术发展为主线,以重大发展成就为节点,通过丰富的情节和生动的叙事,讲述了中国航天测控事业的发展历程,带领读者回溯那段筚路蓝缕、自强不息的光辉岁月。

    沈荣骏院士作为我国航天测控系统的奠基人之一,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投身导弹航天测控技术研发工作,直接参与过我国第一个导弹靶场测量系统的建造。从西北荒漠中的导弹试验场到“神舟”飞船的成功发射,从北斗导航系统的组网到深空探测的不断拓展,在长达60余载的工作生涯中,沈荣骏院士亲历了我国导弹航天测控系统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伟大跨越。

    正如“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所讲:“我和沈荣骏院士是老同事、老战友,他是我国航天测控技术领域的著名专家,半个多世纪中,我们几乎是共同经历了中国航天事业从起步到辉煌的历程。”

    本书主人翁、88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沈荣骏说:“书中勾勒了我的成长轨迹,再现了我国航天发展的峥嵘岁月。”

    沈荣骏院士特别强调,以访谈的形式记录这段历史,非常符合他本身的愿望。“个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代又一代的人为国家的振兴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这样一本兼具科学技术和人文历史视角的访谈录,融宏大叙事与丰富史实为一体,既从一个侧面真实再现了中国导弹航天发展史,又细节生动地展现了立志科学报国的科学家群像和科学家精神,是一部能让读者浸润其中、热血沸腾的佳作。

    本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原总编辑徐有智于6年前开始策划组织团队启动访谈录写作活动,书稿经框架论证、访谈、素材整理、基地采访、专家座谈、书稿写作、文献查证、事实甄别、征集意见和文字修改与统稿等多环节工作,终付梓出版。本书已入选2024年度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

    “这部书的写作过程,也让我们走近了沈院士,阅读了沈院士。我们感到:沈院士他一生奋斗和成就源自于他的思想、他的执着和他的追求。沈院士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那一代科技工作者,身上有一种初心不忘、无怨无悔的家国情怀,有一种自立自强、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其实这也是贯穿于整部书中的一条主线。”徐有智这样说。

    沈荣骏院士一生奉献给了国家导弹航天事业。在采访时,徐有智曾问他:您戎马一生,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他说,这一生最让他欣慰和自豪的是,我国导弹航天测控系统是全凭自己的力量建立起来的,所有测控设备都是自主研制的,从来没有因为测控系统出现问题而导致任务失败,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也是他一生中为国家做的一件大事!

    “沈院士他们那一代科学家正是凭着这种对国家和事业的忠诚,凭着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无私奉献、勇攀高峰的勇气和精神,做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重大贡献!因此,它对今天的中国社会仍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徐有智深有感触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