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当《金锁记》遇上美育思政,海宁高校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潮新闻 通讯员 吕丹 宣刚2025-04-21 03:28全网传播量331
    00:00
    00:00
    014月16日,浙江音乐学院在浙财大东方学院演《金锁记》,以话剧形式展现女性悲剧,进行思政教育。
    02浙江音乐学院戏剧系创新运用“时空折叠”手法,将原著“黄金枷锁”具象化为舞台装置,增强表现力。
    03演员通过专业表演,如眼神、肢体语言等,生动诠释角色,使观众共情,理解抽象理论。
    04浙财大东方学院党委副书记称此次活动为美育教育共建尝试,是“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融合。
    05此次演出不仅是艺术盛宴,更生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精神成长的力量,促进传统文化传承。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4月16日,浙江音乐学院戏剧系青年师生带着张爱玲经典作品《金锁记》走进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影剧院,以一场近三小时的沉浸式话剧演出,将封建枷锁下的女性悲剧与新时代的思政教育进行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对话”。这场由学院团委主办、工商管理学院党总支协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展演活动,让近千名师生在艺术震撼中完成了一次精神洗礼。

    戏剧如何成为思政教育的“活教材”?《金锁记》作为张爱玲最具批判性的作品,通过曹七巧从受压迫者到压迫者的异化过程,深刻揭露了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扭曲。此次搬上话剧舞台,浙江音乐学院戏剧系党总支书记董杭军介绍,团队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运用“时空折叠”手法——演员在传统旗袍与现代服饰间切换,将张爱玲笔下的“黄金枷锁”具象化为悬浮于舞台中央的巨型齿轮装置。

    千名青年共上一堂“沉浸式思政课”

    演出现场,演员们展现了专业级的舞台张力:饰演曹七巧的演员通过眼神的细微变化,将少女时期的灵动、婚后的压抑、异化后的癫狂层层递进;饰演姜季泽的演员在告白的戏份中,利用肢体语言的颤抖与台词的哽咽,将人物的虚伪与挣扎诠释得入木三分。

    构建校园“大思政”美育实践矩阵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党委副书记胡国庭在观看演出后表示,此次活动是东方学院落实教育部“美育浸润行动”的重要举措。《金锁记》的校园演出,不仅是两校青年师生美育教育共建共学的尝试,更是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的典范。他指出,戏剧的感染力能让学生在共情中理解抽象的理论,通过主人公曹七巧的悲惨事例,青年大学生能更深刻地认识到“封建残余对现代社会的毒害影响”这一思政课重点内容。

    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不仅是一次艺术盛宴,更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当曹七巧的悲剧在当代校园引发思考,当艺术之美与思想之光相互激荡,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新时代青年精神成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