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推动“土特产”全链发展与缩小“三大差距”的内在逻辑,以及对实现共同富裕的实际意义,近日,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开展基于台州市仙居县杨梅精品化助力山区共同富裕的实践调研,以期形成可参考、可复制的山区共富样本。
在调研中,团队成员发现,近年来,仙居县以杨梅精品化建设为主线,在抓牢仙居杨梅品质的同时,不断推进杨梅产业链纵深发展,积极打造县域富民产业。同时,总结归纳出党建引领锚定方向、品牌建设提升产业链价值、文化铸魂构筑竞争壁垒、创新动能永续发展活力四大内驱动力。
“党建红”引领“杨梅红”,深山结出“致富果”
如何利用优势助农增收?仙居县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区县。80年代,时任仙居县林业局水果专职干部的沈青山看着荒废着的大片山丘提出:“要发展经济水果、发展特色产业。”在深入研究杨梅的种植历史、市场价值和发展前景后,发展杨梅这一经济水果便成了仙居明确的方向。“产业要发展,根本在于质和量。”针对梅农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沈老扎根土地,带领团队逐个突破杨梅树幼龄期长、杨梅大小年结果、杨梅果实品质差等核心技术。
在杨梅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仙居亦形成了“党建联建+专业合作社+共富工坊+农户+村集体经济”的模式。在种质端加强品种革新,在种植端进行技术推广和指导,在运输端争取让利优惠,在销售端对接企业兜底收购杨梅,加快把本地杨梅产业由分散型转向集约型。同时通过整合闲置资源和产业资源,出租闲置土地、房屋等增加村集体收入,让低收入等人群共享产业红利,实现产业共富。
数字赋能提升“双”品牌效益,产业链串起“增富链”
“仙居杨梅”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中国驰名商标。杨梅通常直接食用,食用方式特殊,且不易保存和运输,损耗率高。为维护品质,仙居县根据产业发展特点持续优化种植、加工、流通、鲜销、科技、金融、公共服务和政策支撑八个关键环节,推动杨梅全产业链发展。目前,仙居县积极引入“数字+”理念,建立“追溯体系”监管等模式,打造杨梅全产业链数据中心,对杨梅生产、服务、销售、治理等实施数字化改造升级。
另一方面,仙居农产品“多小散”的现象突出,即使“仙居杨梅”早已名声在外,但如何扶持好其他大量分散的农业产业,仍是一大困难。对此囊括全区域、全产业链、全品类的“神仙大农”这一区域公共品牌应运而生。通过构建“供应链中心+线下实体店+线上销售”的综合营销模式,解决好产品没有大品牌,小农户难拥大市场等问题,不断提升附加值,让更多农户可以享受到品牌福利,为品牌赋能山区共富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勇拓海外市场,农耕文化铸魂创就“领富诀”
仙居古杨梅曾面临因鲜果相较东魁等品种果味偏酸、体型偏小而被市场淘汰的险境。作为仙居古杨梅群保存体量最大、保护最完整的一个村,如何把村里这1500余棵古杨梅树的故事说好、把古杨梅产业做好,是杨岸村党总支书记杨春林一直记挂在心的事。他带领村两委修山建路、建立日常巡护制度、打造“一树一码”数字身份证系统,不断完善古杨梅的保护与开发。同时,根据古杨梅品质特点,确定通过以古法酿制古杨梅酒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依靠“公司+基地+农户”的致富带动模式,结对帮扶400多户低收入农户。
而通过整合千年种植历史,仙居县农业局牵头归纳出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即以杨梅种植为核心的“梅-茶-鸡-蜂”复合种养系统,并于2023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进一步丰富了仙居杨梅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其文化价值,助力推动农耕文化向生态产品、文化体验与乡村凝聚力的转化,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实现了物质和精神的富足。随着文化内涵和国际知名度的提升,仙居杨梅持续拓展阿联酋、西班牙等海外市场,国际高端市场溢价传导回生产端,持续带动着梅农增收,推动着杨梅产业的发展。
“新”力量出征寰宇,潜能无限激活“兴富密码”
杨馥玮在大学毕业后,怀揣共富梦回到家乡,她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新农人”。她说:“现在是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我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杨梅产品做得更多、更好。”杨馥玮深知技术的重要性,4年间,她推动杨梅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并深耕产品创新,针对市场需求开发杨梅酥、“梅烦恼”情绪系列饮品等,探索杨梅深加工的多种可能。依托“梅缘农业”共富工坊,杨馥玮签订涉及3000多亩种植面积的收购订单协议,杨梅收购量突破800吨,带动周边1000余户梅农增收。
“新”力量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人才是第一资源,而创新是第一动力。围绕种质研发,仙居打造全省首个杨梅种质资源圃,择优选取品种进行嫁接试种,以期形成高品质、多种类的仙居品种结构。其中,“仙居东魁杨梅”“仙居水梅”两种杨梅种子入选航天育种实验搭载项目,标志着我国杨梅育种正式迈入航天生物技术新时代,有助于进一步探索仙居杨梅产业发展的无限可能。
团队成员们表示,仙居杨梅产业的发展始终指向人民所盼望的美好生活,形成了“土特产撬动大产业”的山区共富范式。在这里,有着政府集合全域之力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不懈努力,有着一代又一代农业工作者扎根土地回馈家乡的长久坚守,有着青年农创客将青春融入乡村建设的创造与活力。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努力提升自身技能,传承乡村优秀文化,在共同富裕和产业振兴的道路上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