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公路遇上了高铁 228国道涉铁段立交工程首桩施工完成

潮新闻 共享联盟·慈溪 龚益 通讯员 岑闻热 张滔2025-04-17 11:43全网传播量243
00:00
00:00
014月14日晚,228国道慈溪庵东至余姚梨洲段下穿通苏嘉甬高铁立交工程首桩施工完成。
02该工程由中交二航局承建,采用“高架+地面”道路形式,全长约8.61公里,工期240天。
03创新采用下卧式泥浆循环系统,构建起绿色施工体系,避免泥浆外溢。
04项目建成后将提升余慈片区与宁波主城区的通行效率,服务沿线超50万居民。
05此工程强化宁波与沪杭甬等城市互联互通,为宁波交通新格局注入新动能。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4月14日晚,在中交二航局228国道涉铁段11#墩施工现场,十余盏探照灯将作业面照得亮如白昼,FXZ350型回旋钻机钢铁臂架不断摆动,当最后一斗混凝土精准注入桩基孔时,现场爆发出一片欢呼,228国道慈溪庵东至余姚梨洲段工程(余慈大道城市北环至周浒公路段)下穿通苏嘉甬高铁立交工程的首桩施工圆满完成。这标志着涉铁段主体结构施工又往前迈进坚实的一步,为如期完成通车节点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

G228国道慈溪庵东至余姚梨洲段,是宁波市境内连接慈溪市庵东镇、余姚市梨洲街道的干线公路。其中,余慈大道城市北环至周浒公路段采用“高架+地面”道路形式,全长约8.61公里,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设双向六车道。

中交二航局承建的下穿通苏嘉甬高铁立交工程计划工期240天。从通苏嘉甬高铁299墩~300墩之间通过,高架道路下穿采用桥梁形式,总长90米。

中交二航局创新采用下卧式泥浆循环系统,构建起“全封闭、零排放”的绿色施工体系。“传统工艺容易引发泥浆外溢,我们通过在桩基护筒外设置整体式泥浆循环系统的方式,让泥浆通过管道输送至泥浆箱内,确保泥浆不外溢。”228慈溪北段(涉铁段)项目生产经理郭玉强指着现场蜿蜒的蓝色管道介绍。

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余慈片区与宁波主城区的通行效率,分流杭州湾跨海大桥南接线及329国道车流压力,串联前湾新区、慈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经济核心区,服务沿线庵东、周巷等乡镇超50万居民。作为长三角南翼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配套工程,其建设不仅强化了宁波与沪杭甬等城市的互联互通,更为甬舟一体化、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为宁波打造“外联内畅、立体高效”的交通新格局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