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钱塘区产业发达,7个街道分布着数万名外来务工人员,不少家庭面临周末“带娃焦虑”,父母周末要上班,小孩子的照顾难题怎么破?
为缓解务工家庭周末“孩子看护难”问题,今年3月起,钱塘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依托浙江恩宝公益基金会恩宝幸福家园“美丽钱塘”项目,推出“周末营”计划。
“老师,可以帮我看管恐龙玩具吗?”“老师,我需要卫生纸”……4月12日上午9点,钱塘区义蓬街道沙堤社区的“周末营”教室里,浙江工商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大二学生潘枥正被学生们包围着。与她一起的,还有团队的4名大学生志愿者。
为何是大学生来当老师?钱塘区有14所高校,社会工作、社区发展等相关专业大学生众多,但这些学生缺乏实践的平台和机会。“‘周末营’让大学生与基层服务接轨,目前已引入100多名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培训后进驻10个社区,当起‘周末营’的‘营长’。”区未保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当天课程结束后,潘枥拿出一摞信封,按照学生姓名依次发放,里面的内容是志愿者团队写给孩子们的回信。原来,“周末营”采取手写书信的方式,启动“哥哥姐姐信箱计划”,鼓励孩子们将心里话写成信件投进信箱,再由志愿者回信。
运行以来,信箱已收发600余封信件,在信件中识别出的典型问题,则通过家访、亲子工作坊等方式介入支持。这种“儿童诉求—专业介入—家庭响应”的服务闭环,让“周末营”升级为全方位的综合支持系统。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