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节气与音乐的完美融合,《二十四节气格律琴曲咏怀》新书首发式暨首演音乐会举行

    潮新闻 2025-04-17 08:25全网传播量548
    00:00
    00:00
    014月16日,《二十四节气格律琴曲咏怀》新书首发式暨首演音乐会在浙江音乐学院举行,由林华教授创作,融合二十四节气与钢琴复调技法,开创中国风格复调音乐教材新范式。
    02活动由上海音乐学院中小学艺术“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等主办,汇聚音乐教育界代表及音乐爱好者,国际青年钢琴家曹艺雯倾情演绎,同时创新组织“全民音乐造星计划”,24位音乐爱好者参与录制。
    03林华教授表示,选择二十四节气为主题,附上传统生活习俗的诗句,帮助初学者克服抽象音乐思维适应困难,这一作品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深度融合。
    04活动通过浙江音乐学院官方直播平台全程直播,吸引超7万人次在线观看,印证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热切期待。
    05活动中,越剧念白与钢琴演奏跨界结合,展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中的鲜活生命力,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4月16日下午,《二十四节气格律琴曲咏怀》新书首发式暨首演音乐会在浙江音乐学院舞蹈剧场隆重举行。本书由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林华教授创作,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为灵感,融合钢琴复调技法,开创了中国风格复调音乐教材的新范式。活动汇聚音乐教育界、出版界代表及百余名音乐爱好者,共同见证这一文化盛事。

    本次活动由上海音乐学院中小学艺术“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主办,浙江音乐学院艺术指导教学部、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市音乐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创新团队--音乐美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团队承办,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作曲与指挥系、钢琴系、浙江省音乐家协会钢琴专业委员会协办。

    浙江音乐学院副院长汪洋教授、中小学艺术“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主任余丹红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社长张巍教授等受邀出席此次活动。

    余丹红教授致辞

    余丹红教授在致辞中讲述了自己委约林华教授创作二十四节气的缘由,赞叹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作品的创作和推广倾注了大量心血。同时感谢了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和浙江音乐学院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保障。为全面展现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特别策划了多层次的音乐推广活动。首先邀请了国际青年钢琴家、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的曹艺雯倾情演绎了专业示范演奏版本,以其精湛的技艺为作品树立了权威诠释。同时,为让这部作品更好地走进大众视野,创新性地组织了“全民音乐造星计划”,精心遴选了24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爱好者参与录制第二个版本。两个版本各具特色,均获得了业界专家和广大音乐爱好者的高度评价。她对本书也寄予期待,这部凝聚着多方智慧与心血的音乐力作,必将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巍社长致辞

    张巍表示,林华教授作为著名音乐理论家与作曲家,在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了学术专著、原创作品等近20种。作为一家致力于推动中国音乐文化事业发展的专业学术型出版社,能够出版林华教授这样一部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钢琴艺术完美结合的作品,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出版社也将继续围绕服务“学校、学术、学者”的定位,稳固“读者”“读物”“读书”的基础,根植音乐学术出版,将携手更多顶尖学者,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

    浙江音乐学院艺术指导部书记王丹琴代浙江音乐学院院长王瑞发言,她表示:热烈祝贺林华教授《二十四节气格律琴曲咏怀》成功发布。作品凝聚了林教授对自然的感悟、对文化的思考,展现了其作为艺术家、思想家和复调大师的卓越风采,这种“仁者长存”的精神力量令人敬仰。

    王丹琴代浙江音乐学院院长王瑞发言

    在全场嘉宾见证下,林华教授与主办方代表共同为《二十四节气格律琴曲咏怀》揭幕。红绸轻启间,烫金封面上的二十四节气纹样与水墨画元素交相辉映,象征传统智慧与现代艺术的深度融合。

    书籍是智慧的结晶,是文明的载体。现场向浙江省图书馆、杭州市图书馆、浙江音乐学院图书馆、浙江省音乐家协会钢琴专业委员会赠书,助力中国风格复调音乐教学研究。受赠单位表示,将以此书为蓝本探索传统文化与图书产业的创新结合。

    赠书

    新书首发后,“节律·音韵·心声”——林华教授《二十四节气格律琴曲咏怀》首演音乐会正式开始。浙江音乐学院艺术指导教学部专任教师严隽文作为首演嘉宾带来了精彩的演出。

    严隽文演出

    本次活动,还做了一次特别的尝试,特意邀请了两位小白花越剧团的演员——王金洪、屠可依,用越剧念白来吟诵林华教授为每一首曲目所题的诗句。钢琴演奏创新性地搭配越剧念白,实现了中西艺术的巧妙对话。越剧的婉转音韵为钢琴复调注入了江南文化的灵动气质,而节气主题的现代演绎则赋予传统戏曲新的表达维度。这一跨界尝试,展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中的鲜活生命力,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

    琴音绕梁,余韵未绝。《二十四节气格律琴曲咏怀》的灵魂人物——林华教授为我们讲述《二十四节气格律琴曲咏怀》背后的艺术思考与文化情怀。在回答主持人提出的:“为何选择以‘二十四节气’作为格律织体复调作品的创作主题?这一主题如何帮助初学者克服对抽象音乐思维的适应困难?”他说:“律织体性的复调作品本就以带有抽象性质的论证和思辨为作品构成的逻辑秩序,而近代中国复调作品,却又多以标题为主,这对于已经习惯这样作曲风格的初学者,要适应抽象性质的音乐思维方式,恐怕会有一些难度。为了让初学者能够获得‘开展命题’的思路,在每个节气标题之下附有二行简单的诗句,内容为我国农业文明时代相关的传统生活习俗,作为该首曲目的知识背景提示。”

    林华教授

    在活动互动环节,现场观众踊跃向林华教授提问,围绕《二十四节气格律琴曲咏怀》的创作历程展开深入交流。针对“复调作品的学习常常感到困难。您能否从基层学习者的角度,给大家一些学习复调作品的建议和方法?”的提问,林华教授坦言,复调作品的学习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学习者应该从基础的动机和主题入手,理解每个声部的功能和它们如何相互对话。动机是复调作品的核心,它通过不同的形式重复和发展,形成作品的统一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最简单的二部作品开始,逐步过渡到三部、四部作品。这一真诚分享引发了现场音乐教育工作者及爱好者的强烈共鸣,将活动推向高潮。 

    互动环节后,林华教授为“全民钢琴造星计划”选拔出的录制示范音频的4位“小演奏家”代表颁奖,老中青三代演奏者齐聚一堂,这正是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最好写照。他们用琴键讲述中国故事,用音符传递文化自信,

    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二十四节气格律琴曲咏怀》的首发仪式与首演音乐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据统计,本次活动通过浙江音乐学院官方直播平台进行的全程直播,累计吸引超过7万人次在线观看,这一数据印证了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热切期待。这场跨越出版与表演、连接学术与大众的文化盛事,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向世界宣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新时代焕发出绚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