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有风来丨又见大学排名,百强榜单含浙量几许?

    潮新闻 记者 陈黎明2025-04-16 13:23全网传播量63.6万
    00:00
    00:00
    01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发布,浙江7所高校入百强。其中,浙江大学排名第三,浙江工业大学跃升至第六十二名,展现强劲实力。
    02浙江工业大学成为非“双一流”高校中的佼佼者,凭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近年来屡获大奖,为争创“双一流”打下坚实基础。
    03温州医科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也在各类榜单中占据一席之地,浙江树人学院则在民办高校榜单中领先,突显浙江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04浙江区域创新能力连续3年居全国第四,得益于肥沃的创业创新土壤、硬核的政策扶持和包容的环境氛围,高校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05相比广东、江苏等经济大省,浙江在高校资源上仍有差距,被认为是经济高地、高教洼地,未来需加强高等教育建设,形成“一超多强”的高校格局。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4月15日,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发布“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榜单显示,浙江省内7所高校位列前一百。其中,浙江大学排名第三,浙江工业大学排名第六十二,其他五所学校分别是宁波诺丁汉大学(76)、宁波大学(78)、温州医科大学(80)、浙江师范大学(9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97)。

    图源 软科公众号

    在全国高校榜单中,浙江的高校力量处于什么方阵?高校是培育人才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地区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在加快创新性省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浙江又当如何发挥好高校的资源优势?

    01

    “软科”是什么

    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是由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发布的年度中国大学排名,首次发布于2015年。

    有风君了解到,软科大学排名依托其自主研发的高等教育评价专利技术和“大学360度数据监测平台”的数据支持,设置十个评价模块,有百余项评价指标。

    看看今年的高校排名版图。“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的最终排名对象共1078所,其中公办大学839所、民办高校231所、中外合作办学及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8所。

    “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设置了1个主榜即综合性大学排名, 覆盖了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农业类、林业类院校。此外,还包括7个单科性大学排名、4个非公办高校排名,以及艺术类高校名单,1078所高校根据学校性质和学校类型被分别纳入其中一个对应的排名或名单中。

    图源 软科公众号

    关于大学排名,一直存在不少争议甚至非议,如认为中国人对大学排名有着近乎偏执的执着。事实上,大学排名并非中国特色,更非中国原创。

    一般认为,大学排名起源于美国,最早可追溯至1870年。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排名则是由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所发布的大学排名,旨在向学生和家长提供各种可比数据,供他们在选校时参考。有风君认为,某种程度上,大学排名可以理解为偏好实证主义与量化分析的美国文化的一种表征。

    对于公众来说,大学排名方便公众更直接地了解高校科研水平、教育质量等。尤其是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大学排名可以提供更直观的参考。

    02

    百强的含“浙”量

    纵览此次大学排名,百强榜单的头部格局比较稳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连续11年蝉联全国三甲。

    作为浙江高校中的“巨无霸”,浙江大学的综合实力有目共睹,但其他高校同样带来了惊喜。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夜景。图源 浙江大学公众号

    浙江工业大学无疑是本次榜单的“黑马”。据了解,本次榜单共有9所非“双一流”高校凭借强劲的综合实力跻身百强,其中就包括浙江工业大学,在9所非“双一流”高校名列榜首。

    作为一所以工科见长的高校,浙工大近年来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面持续迈进,也不断走到聚光灯下。

    前不久,全省院士之家服务创新浙江专项行动启动暨专企对接活动中,浙工大和其他6家省内外单位的代表进行了项目路演,详细分享项目的创新性、可行性、成果转化的可行路径等。

    去年底,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浙工大牵头的8项科技创新成果荣获一等奖,在省属高校中一骑绝尘,也为争创“双一流”大学筑牢基石。

    2023年,浙江工业大学凭借“新型膜法水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一花独放不是春。在医药类、师范类、合作类等榜单中,浙江高校也均有一席之地,温州医科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榜上有名。

    温州医科大学校园。图源 温州医科大学公众号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民办高校榜单中,浙江树人学院居民办高校主榜榜首。作为浙江首批应用型试点示范建设学校,浙江树人学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建有交叉科学研究院等产科教平台。

    03

    高教洼地,还有路要走

    大学是智力资源的重要集散地,其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的科技创新水平。

    今年初,“六小龙”横空出世。有人发现,这些科创公司的创始人,大多毕业于浙江本土高校。而其他浙江本土高校的科创型校友企业更是枚不胜举。

    一个地方的科技创新,不能没有高校,但又不能只有高校。

    一批科创“新贵”出现在杭州、浙江,绝非全拜本土高校所赐。肥沃的创业创新土壤、硬核的政策扶持、包容的环境氛围,让浙江既能让校友科创企业“就地生蛋”,也能实现“借鸡生蛋”。

    去年底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显示,浙江区域创新能力连续3年居全国第4。

    杭州超重力场模型机。 通讯员 林叶杨 摄

    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浙江步履不停。早在2006年,浙江就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2016年,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全面启动;2019年,浙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启动建设;2020年,浙江提出把打造“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作为“十三项战略抓手”的“第一抓手”……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就地育才与对外招才,两条腿缺一不可。一段时间以来,浙江因其经济发展水平和高校资源及实力不相称,被认为是经济高地、高教洼地。

    和同样是经济大省的广东、江苏相比,浙江的高校资源确实有差距。有人说,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不是有钱就能办好的,好大学需要长时间的培育和长久的沉淀,从这点看,浙江确实有不少路要走。

    行者常至,为者常成。有风君期待,未来浙江高校方阵能形成“一超多强”、不同高校特色学科各擅胜场的局面。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