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宁海城市之魂藏于一杯茶。当东海潮声漫过931米峰峦,四十年光阴将山海气韵凝于一芽——这盏曾入宋代贡茶的“茶山茶”,在新时代焕发为“望海茶”。它既是云端茶园里3.2万次的指尖芭蕾,也是茶汤中流转千年的文明刻度。
观山望海,山水入茶来——
4月16日,晴。
清晨的宁波宁海桑洲镇屿中村退去一层薄雾,翠绿的茶垄在眼前渐渐舒展开。“95后”新茶人夏扬扬踩着露水,端着镜头,细细“找寻”茶刀与茶青相遇的故事。
“这一定会是个爆款!”夏扬扬信心满满。她在视频网站上创建的“游子的故乡”视频号,每每被粉丝追剧——从“一分钟看完,我回村的一年做了什么”,到“桑洲集市”“洋村日记”等等,一个个“土味”视频,看得见乡村蜕变,也看得见一位新茶人的“初长成”。
采访对象 供图
这会儿,夏扬扬正俯身拍摄茶芽尖凝结的水珠,手机突然震动——老客户又追加了十盒花香红茶订单,她宛然一笑,又埋头拍摄。
夏扬扬,宁海“茶二代”,她的人生轨迹并非一开始就指向这片茶园。
几年前,这个毕业于北京高校的姑娘不会想到,曾经敲击键盘运营电商品牌的双手,如今会在凌晨三点触摸萎凋叶的温度。彼时,北京求学归来的她,在杭州、宁海的大公司里做品牌电商运营,直到有一天,公司PPT上“Z世代消费趋势”的柱状图让她目光久久定格,心底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回家,接手茶园。
采访对象 供图
说干就干,2023年夏扬扬辞职,在清明雨前走进了老家的茶场——家中茶园苍翠如故,宛若童年时的模样,但炒茶机器已从手炒机换成了自动化的炒茶机,炒制茶叶的茶槽也从3槽增长到了12槽……
一切对于眼前这个“茶二代”来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可农业时令声声催人进,并没有给这位“茶叶小白”留多少时间。当时正值早茶时节,母亲忙着绿茶制作,她也一脚迈进桑洲成校新开的红茶制作培训学习,母亲对她寄予厚望:“你肯定比我们学得快。”
于是,夏扬扬成为培训班里最年轻的学员,一边向茶叶专家学习知识,一边向“同行们”讨教经验,开始摸索制茶技艺。她深知茶叶采摘不易,第一次动手制作红茶时,怀着忐忑的心情,专注地拍下各个时段的鲜叶变化。为了做变量测试,她还在手机备忘录上实时记录下鲜叶的状态、香气、滋味,窗外的虫鸣与槽内青叶的呼吸声渐渐重叠成某种古老的韵律。
采访对象 供图
望海茶作为地域公共品牌、浙江十大名茶之一,最初以望海绿茶走红,而近几年,当地也在不断尝试新工艺,制作望海红茶、望海白茶等,像夏扬扬这样的“新茶人”也成为这条赛道上的主力军。
红茶制作并非易事,从萎凋、揉捻到发酵、干燥,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加压不够、萎凋不足……一次次的失败并没有让她气馁,反而激发了她对制茶的热情。她享受着整个制作过程,尤其迷恋红茶散发出的独特香气。
“有一次半夜,我迷迷糊糊地起床去查看茶叶萎凋的情况,推开门的那一刻,扑面而来的茶香瞬间让我清醒,也让我感受到了茶叶的神奇魅力。”夏扬扬回忆道。
为此,夏扬扬一次一次地研究、反复练习,努力地提升自己的技艺。她最大的梦想就是让更多的年轻人来了解茶、认识茶,并且爱上茶。
采访对象 供图
这种代际碰撞的智慧,也慢慢迸发出更多商业火花。夏扬扬将自家的客厅改造成茶室,在去年五一迎来首批特殊学员——20余名“95后”。他们跟着夏扬扬手工制作红茶,感受萎凋叶在掌心揉捻时温热的触感,闻到转化间散发的缕缕香气,品到自己制作的红茶。
“茶与人生,就是一代一代地传承。”夏扬扬在她的短视频作品里这样深情地写道。新茶人,接过的不仅仅是茶场经营的接力棒,更是传承茶文化的重任。
此刻,茶山之间,夏扬扬仍在调试摄像机,镜头正扫过抽新的老茶树,一派生机无限。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