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入异物、买真退假还放豪言要曝光 5人敲诈商家超60万元被捕

潮新闻 记者 徐俊2025-04-15 09:42全网传播量210
00:00
00:00
014月15日,上海警方通报两起牟利性恶意索赔案件,抓获嫌疑人5名,涉案60余万元。一起是在网购服装中故意放入断针敲诈,嫌疑人陈某累计非法牟利约1.9万元。
02今年2月,上海一物流公司报案称多次收到假冒品牌护肤品退货。警方调查发现,张某等4人团伙购买正品后退货时寄回高仿品,再将正品转售牟利,共实施退单诈骗80余次。
03警方在案件侦办中督促相关物流公司完善退货验货机制,以防类似诈骗行为。
04警方提醒消费者维护权益时切勿恶意敲诈,商家也应健全应对索赔和退货验货机制。
05两起案件中,不法分子均利用了商家对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体验的重视,通过精心设计的骗局非法获利。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买到不满意的商品进行退货是非常正常的行为,但是,有不法分子却动起了歪脑筋,通过在买到商品后放入异物谎称被弄伤,或者买到真品退回假货等行为发掘出“生财之道”。

今天(4月15日),上海警方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两起牟利性恶意索赔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涉案金额60余万元。

网购服装故意放入断针实施敲诈

今年3月,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接辖区某运动品牌公司报案,称有客户向公司投诉“在该品牌网络旗舰店购买的衣服内有断针致其手部受伤”并提供了相关图片视频,要求公司立即“退一赔五”,否则就网络公开曝光并起诉。

犯罪嫌疑人要求商家客服进行赔偿的聊天记录(上海警方供图)

该公司出于维护品牌形象考虑,被迫在未查明事实的情况下按照客户要求支付了赔偿款,然而在收到退回衣物及针头后却发现并非生产厂家遗留。

接报后,杨浦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对涉案衣物的制造商开展源头回溯工作。

经询问,该品牌代工厂表示对生产设备的断针有严格的档案留存,且所有衣物在出厂时都必须经过金属扫描检测,均未发现异常。涉案衣服中的断针大小也与该厂家所用针头不一致。此外,据该厂反映,其代工的另一运动品牌在2024年12月也曾遭遇同类索赔,理由和受伤部位如出一辙。

犯罪嫌疑人向客服提供的旧伤照片(上海警方供图)

经缜密侦查,警方发现这两起索赔事件系同一人所为,有敲诈勒索犯罪嫌疑,即于3月26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将犯罪嫌疑人陈某抓获。

据陈某交代,今年2月,其通过报案公司网络旗舰店购买了一件799元的开襟连帽衫,收到货后在衣服的袖管内插入一根事先准备好的断针,并拍下照片发送给客服,表示自己是“穿搭博主”,收到的衣服里有异物且对自身造成了伤害,如不妥善处置,将向法院起诉并上传至社交媒体,迫使该公司退赔了4794元。

此外,警方进一步调查发现,陈某于2024年11月至12月期间采取类似手法分别向4个不同品牌的服装公司实施相同敲诈勒索行为,累计非法牟利约1.9万余元。

目前,犯罪嫌疑人陈某因涉嫌敲诈勒索罪已被杨浦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在进一步侦办中。

犯罪嫌疑人购买的衣服以及自己放入的断针(潮新闻记者徐俊 摄)

网购真品退回假货实施诈骗

今年2月,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接辖区一物流公司报案称,该公司负责某护肤品品牌所有仓库的运营及快递发货退货业务,近期在处理退货时多次发现收到假冒品牌护肤品,对公司造成巨额损失。

接报后,闵行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开展调查,发现大量可疑退货订单均指向江苏常州。据此循线追踪,很快锁定了曾在该物流公司任职的张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并于3月25日在常州某酒店内将张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抓获,现场查获未及转手的正品和高仿护肤品共计590余件。

据张某交代,其在该物流公司工作期间熟悉了处理网购退货工作流程,遂在2024年11月离职后伙同其他3名犯罪嫌疑人,从非法渠道购入高仿的品牌护肤品,并在多个电商平台分别下单购买这些品牌的正品护肤品。收到货后立即申请退货,将高仿品寄回平台,再将正品通过二手市场以市价7至8折转售牟利。

犯罪嫌疑人用于退货的高仿品(潮新闻记者徐俊 摄)

为逃避打击,该犯罪团伙还利用亲友及网上找人分散下单,选择不同省份的仓储中心进行退货,并有意识地挑“双11”等促销高峰时段操作。据统计,该团伙共实施退单诈骗80余次,涉案金额达60余万元。

目前,张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诈骗罪已被闵行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在进一步侦办中。对于案件侦办过程中发现的企业漏洞,警方也已督促相关物流公司健全完善退货验货工作机制。

警方提醒:诚信是消费市场的基石,市民群众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切勿恶意实施“无中生有”“买真退假”等敲诈、诈骗行为。商户商家也应诚信经营,健全应对索赔和退货验货工作机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警方反映求助。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男子口含碎玻璃6次敲诈海底捞被起诉
00:12
神秘视频牵出“内鬼”敲诈,“网暴伤企”案真相揭露
声纳|“对症下药”治理网络敲诈勒索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