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的腿突然动不了了!”78岁的钱大爷(化名)被家人紧急推入诊室时,满脸惊慌。
数天前,他还在公园悠闲散步,次日清晨却突感左下肢剧烈疼痛,随后大腿感觉逐渐减退,甚至连抬腿的力气都慢慢消失。检查结果令人心惊:腰椎多节段严重突出伴有椎管狭窄,压迫神经,左大腿伸膝盖的肌力已降至0级(完全瘫痪)。
“肌力归零意味着神经严重受损,必须尽快干预,否则可能永久丧失功能。”接诊的浙大邵逸夫医院绍兴院区骨科蒋超副主任医生回忆,“老人家在外院做的核磁提示腰椎多节段病变,椎管重度狭窄,病情是比较复杂的,而且大爷是高龄患者,如果贸然开刀,手术风险极高。”
“迷雾”中锁定“真凶”
精准医疗揪出‘责任节段’
“医生,我看报告上写着好多节腰椎存在问题,是不是全坏了,都要处理吗?”面对患者和家属的担心,骨科医疗团队没有急于手术,而是启动“精准诊疗程序”,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腰椎影像学检查,分析患者短时间内出现下肢疼痛无力的原因。
“多节腰椎突出不等于每节都是‘罪犯’。”蒋医师解释,“你爸爸年纪大,基础毛病较多,盲目处理所有病变不仅创伤大,还可能破坏脊柱稳定性。并且这个年龄不一定能吃得消做大手术。所以精准揪出‘责任节段’,是治疗成败的核心。”
经科室内讨论后,最终锁定责任节段为腰椎3/4的急性椎间盘突出,而其他几节病变暂时不需要处理。
1cm切口下的“精准拆弹”
微创手术小切口解决大问题
找到病因后,骨科团队为钱大爷制定了“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的微创方案。对于这个从未听说过的名词,钱大爷和他的家属有些疑虑。蒋医师耐心介绍:“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已经在国内普及,用来治疗颈椎、胸椎、腰椎的退行性病变,切口小、恢复快。”据了解,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微创脊柱内镜技术,该手术方式是采用尖端的内窥镜系统,通过两个极小的切口通道深入病灶,精确剔除致痛根源,实现疼痛的迅速缓解及功能的全面恢复。
听完蒋医师的解释,钱大爷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在与家人商量后决定尝试一下这种微创治疗方法。钱大爷的手术过程顺利,仅用50分钟就成功清除腰椎内的突出物,比传统手术时间大约缩短了1个小时,手术仅有2个1cm左右的切口。
术后当天,钱爷爷左腿疼痛明显缓解,大腿的力气也有所恢复,术后第三天,钱爷爷顺利出院了。一周后,钱爷爷来到门诊复查,已经可以摆脱家人的搀扶,独立行走。他高兴地给蒋超医师展示自己明显恢复力气的大腿(肌力已经恢复至4级以上),感慨道:“蒋医生,太感谢你了,差点以为我的腿要瘫掉了,没想到,这么小的伤口就能解决我的问题!”
钱大爷的手术切口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
这些误区你可能不知道
遇到像钱大爷这样的情况,很多老年人一开始往往无法接受手术治疗。这主要因为对于“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老百姓存在一些常见误区,比如:
1.误区一:“老年人腰腿痛很常见,不需要手术”
腰椎疾病引起的腰腿痛通常可以采取吃药等保守治疗,但如果像钱大爷一样,症状短时间内急剧加重,甚至出现了下肢无力的表现,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必要时需要早期手术干预,以免留下终身后遗症。另外,专家提醒,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也可能影响大小便功能,这种情况下,也应当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2.误区二:“腰椎手术风险太大,老年人吃不消”
腰椎手术一般都是比较大的手术,很多人因此担心老年人吃不消做这类手术。其实,年龄并非绝对手术禁忌,高龄患者如果心肺功能良好,无严重的基础疾病,经过术前全身体检评估,手术风险也是可控的。随着现代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像脊柱内镜手术等微创手术大大的降低了创伤和并发症风险。
3.误区三:“微创手术不如开刀效果好”
研究显示,精准微创手术的复发率与开放手术相当,且效果接近。另外,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脊柱内镜手术的创口更微细、手术时间大幅缩短、出血量显著降低、康复更迅速,潜在手术风险也更低。对于高龄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微创脊柱内镜手术将是一个更合适的选择。
蒋超医师施行手术过程中
医学的温度
在精准与敬畏之间
钱大爷的案例背后,是现代医学对“精准”与“微创”的极致追求——用最小的干预换取最大的疗效,这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对生命的敬畏。
蒋医师强调:“治疗必须坚持‘症状导向’,避免‘看到突出就一刀切’的过度医疗,尤其是面对高龄多节段突出等复杂病情患者更需要“量体裁衣”,以最小的代价解决患者病痛。”
据悉,自2024年6月浙大邵逸夫医院绍兴院区运行以来,在蒋超副主任医师的带领下,骨科脊柱团队已经用微创手术方式精准治愈了数百名腰椎间盘突出等骨科患者。此外,包括浙大邵逸夫医院骨科主任范顺武医师在内的近30位邵医骨科专家大团队,均有定期门诊安排,以丰富的医疗资源和人员配置,满足绍兴院区与杭城院区同质化发展的需求,着力实现“让绍兴及周边地区患者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国内顶尖的医疗资源”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