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型工业化 “排头兵”这样做示范

新华日报 陈诚2025-04-12 03:29全网传播量257
00:00
00:00
01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苏州联通深化数字技术融合创新,释放数智“新动能”。
02太仓武港码头利用苏州联通5G+设备远控技术,实现清仓机无人远控,提升运输效率12.5%,泊位利用率提升8.6%,推动港口数字化转型。
03苏州联通为上千家规上企业提供智改数转服务,打造超百个5G工厂,并在多个5G应用大赛中获奖,成为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第一梯队。
04苏州联通与多方合作,在华东地区落地首个智慧水域运维集群化示范区项目,前瞻布局无人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塑造产业发展优势。
05苏州联通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牵头成立多个产业联盟,举办多场数转城市推介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数字化转型。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苏州联通供图)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着眼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一重大部署,中国联通苏州市分公司立足当地发展实际,深化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源源不断释放数智“新动能”。中国联通苏州市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穆世军表示,苏州联通将聚焦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发挥龙头企业示范作用,用好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等优势,营造更好产业生态,以更高质量的价值创造为苏州经济发展拓展新空间。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4月9日下午1点,太仓武港码头一派忙碌景象,一排排清仓机挥舞着“钢铁臂膀”,有序进行着清理作业,而驾驶舱内却不见操作工的身影。“师傅们都在集中控制室,通过屏幕就能远程操控机器。”工作人员介绍,过去师傅们开展作业,要坐进清仓机,被抓斗吊至船舶的狭小舱口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今驾驶室被“搬”到室内,大大改善了工作环境。

改变,来自苏州联通的技术支撑。针对码头网络环境复杂、人员巡检效率低下等痛点问题,苏州联通在行业内首创清仓机无人远控系统解决方案,利用5G+设备远控,实现港口重要设备远程集中控制,同时开展智能化和信息化改进,赋予运输设备自主感知、智能决策和自主操作能力,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并提升安全性,推动过程数字化、远控无人化、巡检无人化转型,助力装船效率提升12.5%,泊位利用率提升8.6%。

太仓武港码头的实践不是个例,自2019年起,苏州联通便组建5G创新中心面向苏州全市开展5G应用探索,相继在工厂、园区、港口、医疗、仓储等领域建设5G专网项目,为上千家规上企业提供智改数转服务,打造了超百个5G工厂,在“绽放杯”5G应用大赛、长三角5G+工业互联网大赛、“光华杯”千兆光网应用大赛等赛事斩获殊荣50余项,一步步跻身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第一梯队。

“根植于苏州这座制造业强市、数字经济沃土,庞大的智改数转需求为苏州联通发挥资源技术优势提供了广阔空间。”中国联通苏州市分公司副总经理陈华表示,企业反馈的技术需求,同样也折射出转型的决心,苏州联通将积极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应有贡献。

走进苏州纽威阀门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多台四向穿梭车、搬运机器人在产线来回穿梭,在算法的指引下将产品装卸在合适位置的货架上。这是苏州联通为企业量身打造的5G+智慧仓储物流方案,通过实时采集库存数据,以无人配送助力企业物流作业时间缩短35%。

“在制造业中普遍存在着‘90%定律’,一家制造企业纯生产的时间只占全部生产流程总时间的10%,而各种物流时间占90%,所以对制造业整体物流效率的提升和潜力的挖掘,将极大地改善传统制造业的竞争状况。”苏州联通5G与工互应用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技术赋能下,纽威阀门项目成功入选2024年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典型行业应用案例。

数据是最有力的语言。过去一年,苏州联通以“5G工厂百企攻坚”行动为抓手,签约5G工厂120个,同比超300%;助力13家企业入围《2024年5G工厂名录》,占全市入选总量的54%;西门子等5家企业获评2024年度江苏省智能制造工厂。

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

仿佛不经意间,平江路旁的河道上多了几艘无人清洁船的身影,船头两侧机械臂可以自由延展至湖底,进行垃圾打捞作业,遇到障碍物或者桥梁时,机械臂会灵敏地自动收起。这是苏州联通与姑苏区政府、苏州大学、欧卡智舶携手,在华东地区落地的首个智慧水域运维集群化示范区项目,以联通“5G+物联网+云计算”为底座、无人驾驶清洁船为载体,可广泛应用于智慧河道清理、智慧巡河、水质监测、水下探测等10大场景。

“无人装备是未来产业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无人机、无人船、无人驾驶汽车、巡检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在急剧增加。”苏州联通5G与工互应用中心负责人介绍,苏州联通基于5G-A核心网络能力提前卡位入局,在指挥调度控制平台、5G定位、通感一体等领域抢得了先机,并在苏州率先打造了首个无人装备示范区。

这是苏州联通前瞻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动缩影。聚焦苏州“1030”产业体系建设,苏州联通专门成立战新产业综合能力室,率先寻找能够发挥自身资源禀赋的产业赛道,在无人装备、车路云一体化、低空经济等领域持续落地应用场景,不断塑造产业发展的先导优势、特色优势。

春至元荡湖,风光旖旎的元荡南岸,停靠着不少自动驾驶接驳车,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线。作为连接上海青浦和江苏吴江交界处的跨省域湖泊,元荡湖坐拥13平方公里的水面面积,苏州联通以打造元荡文旅观光线路为切入点,规划元荡南岸环湖道路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部署5G专网建设和智能网联路侧设备,提升世界级田园风光水岸的观光服务功能品质。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全国首个跨区域智能网联项目,通过整合车辆技术、道路基础设施与云端智能管理,打造高效、安全、智能的现代出行体系,有力支撑了上海、苏州两地申报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

拥抱新质生产力,苏州联通步履不停。1月3日,苏州连续第二年以“新年第一会”部署新型工业化,提出全年力争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8万亿元;到2026年,打造四大万亿级产业,培育15个超千亿级产业,规上工业产值达5万亿元。对产业发展趋势具有敏锐洞察力的苏州联通迅速行动起来——联合工信部电子五所华东分所等11家机构,成立苏州高新低空经济前沿产业创新中心,助力苏州各板块产业链技术提升和前沿产业链落地;揭牌中国联通(长三角)智算应用创新中心及人工智能联合创新中心,与产业链合作伙伴一起推进算力生态建设,打通算力流通的信息大动脉,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升级……围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苏州联通不断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加快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为实体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无论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还是对新兴产业的前瞻布局,苏州联通的发力点都在于让创新更好赋能产业、让产业更好激发创新,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去年6月,由中国联通携手紫金山实验室及东南大学等高校科研平台,共同研发的全国首个基于时域和空域深度结合的“5G-A融合定位网络”,率先在华兴源创工厂(二期)落地部署并成功商用。据了解,空间位置数据的精确、实时性以及覆盖完整性,是智能工厂前端感知质量的重要评价维度。苏州联通部署“5G-A融合定位网络”后,即可在3.6万平方米的自动化组装车间对物料车、AGV机器人及工厂人员提供实时亚米级精准定位服务。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成为苏州联通推动产业集群提质升级的新打法。当前,苏州联通正积极打造“链主”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多主体协同的创新联合体,集聚创新资源,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重点领域项目、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促进政府、产业、高校、研究机构、金融机构等多方参与,加快打造开放创新的产业生态。

在智能制造领域,牵头新成立智能制造企业家私董会智能机器人产业联盟;在金融领域,牵头新成立智改数转金融联盟;聚合联盟、协会生态圈力量,与苏州市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智能制造产业联盟等,共同举办数转城市推介会等活动23场,对接企业1235家……通过强化大中小企业融通,发挥行业龙头、大型央企、平台企业的产业引领作用,苏州联通不断开放技术、设备、平台和数据资源,构建资源共享、技术交互以及业务优化配置的新型合作模式,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开展数字化转型,推动跨行业资源共建共享、数据互联互通,实现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

(原标题:推进新型工业化,“排头兵”这样做示范)

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