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锦绣山水间 共绘新画卷 | 海宁市:数字潮涌逐浪高 平安海宁砥砺行

    潮新闻 通讯员 张薪薪 褚曹子建 陈洁依 凌芳 章晓雯 嘉兴政法融媒体中心 彭佳敏2025-04-11 08:32全网传播量9804
    00:00
    00:00
    01海宁市通过数字技术提升政法工作效率,简案办案平均时长缩短至7.9天,审结率达99%,2023年启用的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使办案平均用时节省30%以上。
    02海宁市打造全过程智能化保管的涉案财物管理中心,实现24小时全流程可视化、可追溯智能存取,已接收涉案财物11万余件,处置时间缩短71%以上。
    03海宁创新低空域政务航空增值化改革,涵盖16类136个应用场景,跨部门协作效能显著提升,警情接处警效率提升40%。
    042022年底,海宁成立纺织服装与家居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实现外观设计专利快速授权、确权和维权,累计外观专利授权达9399件,位居全国第一。
    05海宁推出“知源码”原创设计知识产权数治应用,实现时尚产业全链条保护闭环管理,500多家企业申领“知源码”4.5万余个,促进时尚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智能改变生活,数字赋能平安。近年来,海宁以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海宁、法治海宁为主线,以政法工作现代化为牵引,以全面深化政法领域改革为动力,加强统筹联动、科技支撑,不断将新技术与执法司法实践创新融合,积极为政法工作现代化提供“海宁实践”和“海宁智慧”。

    执法办案“一键加速”

    “我们一共有7名检察院工作人员常驻这里,简案办案平均时长缩短至7.9天,审结率达99%,刑事办案质效明显提升。”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海宁市积极投身全国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提质增效工作,以政法协同为核心,全力推进政法一体化远程办案省级试点项目建设,破除信息壁垒,打通数据通道,为协同办案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2023年12月,建成并启用硬件水平全国领先的海宁市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办案平均用时节省30%以上,协同办案效率提升50%以上。

    走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映入眼帘的是紧密衔接、布局合理的各功能区。除接警、办案、案管等7个分中心外,中心增设政法协同区、特殊群体(未成年人)一站式办案区、两法衔接区以及涉案财物共管区4大特色功能区,公安专业警种整建制入驻,检法简案快办团队实体入驻,针对轻微刑事案件“一站式”快办快决,实现了功能模块化、流程集约化、应用智能化。

    海宁市执法办案管理中心

    “以前,要会见异地在押嫌疑人必须前往当地看守所,现在中心设置了标准律师远程会见室,我们通过自主预约就可以申请远程会见。”一位前来中心办理会见的律师表示。在线下政法协同的机制上,海宁市委政法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整合政法各单位资源,将13间远程室纳入统一管理,并共享看守所的7间远程室。海宁公安立足实际需求,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为项目中枢,高效承接各方节点,成功实现了本地政法各单位远程室的共建共享。这一创新举措使海宁市顺利实现了远程询问、远程审讯、远程示证、远程宣告等多项功能。

    刑事案件办理中,涉案财物的保管、移交和处置一直是个难题。为此,海宁打造全省首个全过程智能化保管的涉案财物管理中心,涉案财物委托第三方引入机器人智能仓储管理,实现24小时全流程可视化、可追溯智能存取。截至目前,中心共接收涉案财物11万余件,处置涉案款项1797笔,处置时间缩短71%以上。此外,中心还研发了“证据通”平台,通过“一案一码”,有效解决大容量数字证据传输壁垒问题,可实现线上远程办案、网上庭审示证。

    海宁市涉案财物管理中心

    平安潮城迎“空”而上

    “嗡……”在海宁盐官观潮景区内,一架无人机从自动机巢缓缓起飞,视角不断向上抬升,并向占鳌塔方向飞去。在20公里之外的鹰眼智控指挥舱内,无人机的实时画面出现在中控大屏上。

    “改为人工接管,巡查景区情况。”执飞岗工作人员接到指令后,通过电脑屏幕调整无人机的飞行方向、摄像头视角,“空中鹰眼”对景区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监测,确保无意外发生。

    天空领域潜藏着无尽的发展潜力。海宁瞄准低空经济和安防领域的机遇与挑战,创新“党政搭台、公安牵头、企业主建、社会共享”的低空域政务航空增值化改革。2022年,海宁成立全省首个政务航空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政务航空体系建设。目前该改革已涵盖16类136个应用场景:从大型活动立体安防到水域救援,从交通巡检到“两违”实时监测,跨部门协作效能显著提升,警情接处警效率提升40%,交通警情处理速度提高39.2%。

    政务航空无人机在钱塘江畔巡查

    2024年,低空经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海宁,低空经济已成为热词,人们头顶的天空越来越“忙碌”。

    2024年6月鹃湖露营节期间,设立在鹃湖畔的无人机送餐点吸引了人们的注意。顾客下单后,无人机立即起飞,三四分钟便可稳稳地将外卖带回。

    2024年11月,海宁市“空地一体”交通巡检数字化合作项目启动,利用无人机定期对公路、桥梁等交通设施进行高频全面巡检,精准预警,及时推送平台,实现机器换人、数据赋能的智能化、科学化巡检效果,提升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违章搭建、夜间施工、偷倒建筑垃圾……以往躲在暗处不易被察觉的违法行为,如今难逃空中“安全侦查员”的火眼金睛。在海宁城市低空领域,82架政务航空无人机化身“安全侦查员”,利用喊话器挂载、夜间人车流识别、动态抓拍等技术,24小时守护平安潮城。

    从安保到民生,从治理到服务,海宁以科技之翼托起城市发展的“空中走廊”。低空经济的星辰大海,正在这里展开全新篇章。

    时尚产业加“数”前行

    花费几个月设计的服装,仿版却先走向市场?全国每年有60%的新款皮革服装设计从海宁输出,但时尚产业原创设计侵权易发多发、难防难治、维权成本高等难题一度令企业头疼。2022年底,海宁纺织服装与家居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应运而生,以“快速”为核心,实现外观设计专利的快速授权、确权和维权。

    快维中心能有多快?过去授权一项外观设计专利需要3到6个月,现在最快只要2到3天,更好契合海宁时尚产品“短平快”的特点。如今,海宁的服装企业在生产前,会选择先到位于皮革城大厦的快维中心申报外观设计专利,有了证书后再投产。“审批时间快,流程也方便,后续保护得又好。”这是当地服装企业的共同心声。截至目前,该中心累计外观专利授权达9399件,外观专利申请受理位居全国第一。除了外观专利申请,中心还为企业提供判定及检索咨询意见、调解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等帮助。

    时尚产业是海宁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而设计是时尚产业的核心。2023年,海宁“时尚产业知识产权全链保护服务”改革正式落地,以全省首个知识产权数治应用——“知源码”原创设计知识产权数治应用为牵引,以知识产权快维中心为平台,通过“线上+线下”融合、“获权+维权”提速、“多维度+全链条”赋能,实现“快速获权、一码认证、裁调并举、快速维权”的全链条保护闭环管理。

    走进海宁中国皮革城,“2025海宁中国皮革城春季购物节”正在进行,市场内人流涌动。仔细观察服装店内一排排款式各异的服装,不难发现它们都拥有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拿出手机扫描二维码,从专利编号到专利权利人、证书一应俱全。这个“身份证”就是“知源码”,凡是取得外观专利授权和版权登记的原创设计服饰,都是“知源码”的赋码对象。目前,“知源码”集成数据2688条,500多家企业申领“知源码”4.5万余个,促成专利交易备案2385件。

    原创服饰“有据可查”,消费者“有感可信”。数字化应用的加入,按下了海宁时尚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增值化改革的“快捷键”,实现时尚产业秩序重整、产权链条重构、原创价值重塑,进一步激发创新主体创新活力,为时尚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4年1月,海宁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2025年2月,海宁知识产权全链保护做法入选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典型案例。

    海宁知识产权快维中心受理商家申请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锦绣山水间 共绘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