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善城有“范”丨田野里的“爱乐之城”,把游客变成知音

    潮新闻 记者 顾雨婷 共享联盟·嘉善 唐芳园 丁雯怡 通讯员 包佳文 郁婷玮2025-04-11 03:57全网传播量2万
    00:00
    00:00
    012024年,鑫锋村举办了20场助农共富集市、30多场乡村音乐会、50多场农事活动,吸引近20万人次游客,拉动综合经济效益400余万元。
    02喻波作为独立制琴师,2024年正式入驻鑫锋村吉他坊,将工作重心转移至村里,认为宁静的乡村适合专注创作,与村庄互相成就。
    03鑫锋村将地域风景文化与多种音乐业态结合,打造音乐岛、水岸风情街等特色场景,成为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04窑烤面包餐厅等新业态入驻鑫锋村,闲置猪舍变身洋餐厅,村民对村庄建设充满期待,认为业态增多带来工作机会,村庄建设受到好评。
    05鑫锋村通过举办音乐会、文化集市等活动,吸引年轻人和音乐人聚集,带活露营、餐饮等特色业态,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8年前不足50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457万元。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鑫锋村。共享联盟·嘉善 供图

    春日的周末,逃离城市,去乡野寻觅诗与远方,或去听一场酣畅淋漓的音乐会,或是找一间素食馆“咬春”尝鲜,抑或学做一把吉他、学吹一曲陶笛?不用做选择,想体验这些,到嘉善的一个小村里,全都能找到。

    这是一处“长”在田野里的“爱乐之城”。沿着常嘉高速公路开去,驶下一座高架桥,不远处便到了嘉善县罗星街道鑫锋村的村口。音乐的元素,从村口横着的高架桥下,就一眼能找见。

    钢琴片、曲谱、音符打击锤,舞动音符区、线谱玩乐区、音乐科普区,一个1公里长的桥下休闲公园,被打造成了一条“律动长廊”,配上秋千、滑梯、转盘等游乐设施,吸引着初来者游玩。村里,还有吉他坊、素食馆、陶笛吧、咖啡馆等业态不断“生长”。

    从纯农业村,到音乐村,靠着爱“玩音乐”出圈的鑫锋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受到年轻游客的青睐。2024年,村里举办了20场助农共富集市,30多场乡村音乐会,50多场农事活动,吸引了150多场现场参观团,近20万人次的游客量。

    小村蜕变的秘诀有哪些?把游客变成知音,这个爱“玩音乐”的小村,到底好不好玩?今年,村里还能解锁哪些新玩法?我们一起到村里走一走,看一看。

    变奏曲

    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一踏进小村,音乐的气息便扑面而来。

    散落在村子里的闲置民房,尽显江南风貌,现代艺术元素与音乐元素包装,装点着临街院落,餐厅、酒吧、咖啡屋、各种乐器体验馆和文化艺术展览馆点缀乡间。和煦的春风吹来,吹起水面的涟漪,也吹来了村里乡间的音符。

    循着乐声,我们来到了村里的吉他工坊。原来,工坊门口,42岁的独立制琴师喻波正带着28岁的徒弟章鑫,为新制的吉他调试琴音。一把吉他,在两人手中传递,流畅的琴音在指尖倾泻而出,让闻者不自觉便慢下了脚步。虽是看似单调的调试工作,却在两人的互动间,变成了一场小型演奏会。

    入驻鑫锋村吉他工坊的独立制琴师喻波。记者 顾雨婷 摄

    “我和鑫锋村,是互相成就的缘分。”谈起入驻的契机,喻波笑得开怀。当过职业乐手、玩过改装吉他,后来又成为了一名职业制琴师,喻波曾经来往在世界各地学习音乐和吉他制作。2016年迁居嘉善前,他的工作室设在上海。制作手工吉他,是一份极耗费精力和创意的工作,需要一个十分安静的工作环境。喻波的工作时间大多在深夜,甚至熬夜工作也是常态。他坦言,在大都市虽然有较多学习观摩的机会,但却难免喧嚣嘈杂,而宁静的乡村,其实更适合让人沉下心思,专注创作。

    2024年,他在同门师兄弟的推荐下,正式入驻了鑫锋村的吉他坊,将工作重心彻底转移到了村里。甫一见这处白墙黛瓦、小桥流水的江南小村,喻波便被“圈粉”了。“这不就是古人诗里的桃源所在吗?” 干净整洁的村道,五彩的集装箱小屋,田园农舍俨然,四处还充斥着他喜爱的音乐元素,这是喻波初见的鑫锋村。

    喻波在挑选制琴板材。记者 顾雨婷 摄

    但喻波不知晓的是,多年前的鑫锋村还不是这般模样。彼时,村里才清退了一批“低小散”企业,破败的厂房和乱糟糟的环境,让村里痛定思痛,决意要做出改变。

    2016年,罗星街道启动低小散腾退工作,2017年,罗星街道精密机械创业园开工建设,鑫锋村抓住机遇,和县里其他村庄一起“飞地抱团”,成为了项目股东之一。项目投产,每年都能拿分红,2018年,村里第一笔分红到手就拿了170万元。实打实的钱在手中,村民们对村庄重燃了发展信心。“我们一定要打造一个具有辨识度的美丽乡村。”鑫锋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惠雪说。

    村里的“钱袋子”有了保障,鑫锋村也有了建设发展的底气。2020年,鑫锋村将地域风景文化与多种音乐业态相结合,瞅准了音乐这个特色元素,统一房屋和田园风貌,统筹完善基础设施等,陆续打造了音乐岛、水岸风情街、桥下音乐公园等一系列独居乡村音乐特色的新场景、新业态,鑫锋村也成为了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

    音乐村里,奏响了一曲乡村振兴的变奏曲。

    美丽的鑫锋村。共享联盟·嘉善 供图

    交响乐

    演绎多元融合新业态

    带着砖头肌理感的白墙,意大利风格的怀旧原木桌椅,大大的窑炉里传来欧式烤面包的香味,一间坐落于鑫锋村的窑烤面包餐厅,正从一张张设计图纸,变成现实。

    窑烤面包餐厅效果图

    “还有两周时间就能完成室内装修,预计五一假期前后就能开业。”窑烤面包餐厅主理人王超告诉我们,他打算在餐厅里也建一个小型舞台,给游客和店员们留出音乐表演空间。王超是音乐专业出身,一手萨克斯吹得极好,也是喻波的好友,此前曾在嘉兴开过音乐酒吧和西餐厅。

    王超的店,是村里引进的新业态之一。眼下正在建设中的餐厅原址,是村里一间190平的闲置猪舍,餐厅大门前正在建设一个耐高温的土窑炉,为餐厅未来制作欧式面包和烤披萨所用。

    猪舍变身洋餐厅,虽然尚在施工建设阶段,但村民和周边不少游客已经对这间即将开业的窑烤面包餐厅期待满满了。“村里的业态现在越来越多了,不少城里人和外地游客都专门赶过来打卡!”村民朱建强说,各种业态开出来了,在村里工作的机会也多了,“现在只要一听我是鑫锋村的,都夸我们村建设得好呢!”

    离开正在建设中的新餐厅,我们在村道旁,恰巧遇到了在村里经营素食餐厅的店家李静萍。只见她拿着剪刀、揣着竹篮,正埋头在村道旁的田地里挑荠菜,不远处油菜花金灿灿的一片,将村道旁“荠嫩厥肥一抹绿”衬得更鲜嫩翠绿了。

    鑫锋村音乐岛。共享联盟·嘉善 供图

    采了满满一篮子的荠菜,李静萍挎着篮子往回走,心中早已浮现出一张春日主题菜单来。荠菜丸子菌菇汤、荠菜石榴包,一边“咬春”、一边喝汤,好不惬意。“鑫锋村这几年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文旅业态有‘声’有‘色’,‘小而美’的特质也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 李静萍说,她家素食餐厅自2024年开业以来,每周还会举行读书会,李静萍说,希望这间开在乡间的素食餐厅,可以让食客们“去掉”焦虑,拥抱自然,重归平静。

    乡村变美了,音乐也时刻流淌在村中,建好了的音乐村,如何还能吸引更多人来?“专业的事,还得专业的人来干。” 陈惠雪说,将美丽乡村的美丽效应转化为美丽经济,还得通过专业经营。2023年6月,鑫锋村引进了三方专业团队——一里葫芦乡创(嘉兴)有限公司来运营景区和营销农产品,一批专业的乡村运营师来到了音乐村,也带来了新气象。

    鑫锋村牧野营地。共享联盟·嘉善 供图

    慢时光咖吧、牧野露营地、各具特色的融合餐厅……“现在村里已经有6家商业业态开业运营,还有2家在装修。” 一里葫芦乡创(嘉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应城锋告诉我们,村里的中心位置,设置了“音乐岛”露天平台,一年到头,主题音乐会、田歌音乐课堂与音乐主题研学游等活动,都在这里开展。为了让村庄业态更丰富,他们还将非遗、亲子、教育、运动等元素结合到各类活动、旅游和村庄生活场景中,让音乐村的“IP”变得可观、可感。

    音乐村里,多元融合的新业态,仿若演绎了一曲和谐欢快的交响乐。

    大合唱

    唱出幸福甜蜜新生活

    会弹琴的木匠,这是嘉善小伙章鑫对自己最新的评价。

    一年前,他来到鑫锋村,跟着喻波学制琴,原本是一名专业吉他老师的章鑫,如今已做了6把琴,已经掌握了独立完成一把吉他的制作技艺。“没想到,能在村里学做吉他。” 章鑫笑着说,制作一把手工吉他平均需要500多道工序,十分考验制作者的耐心。

    在吉他工坊里,格式各样制作精美的个性化手工吉他,被小心收纳在了专业储藏柜中,往里走,便是工坊的工作间,工作台上整齐摆放着打磨机、锯子、刻刀等等从大到小的工具,还有花色各异的巴西玫瑰木、可可菠萝木、印度玫瑰木等等珍稀木材面板,甚至有海贝贴片材料,用来装饰琴头。

    手工吉他琴头设计的贴片。记者 顾雨婷 摄

    音乐村里,知音可觅。除了学到精巧的技术,最让章鑫感到快乐的是,吉他工坊里,经常聚满了志同道合的音乐人和学习吉他制作技艺的手艺人,大家除了一起学习技艺外,还时常切磋演奏。伙伴们时不时就来上一曲斗琴秀技,即兴演奏的曲子更具魅力。

    村里的音乐氛围愈发浓厚起来,村里的年轻人和音乐人也越聚越多。嘉善田歌传承人孟雅琴来了,田歌名师工作室里时常飘来田歌声声;有10余年陶笛演奏经验的演奏师许振霞来了,为村民和游客开课授业,教大家辨别乐器学吹陶笛;村民们自发组建的“八百乐队”也来了,音乐岛广场上,不时就能找到村民们排练的身影……

    鑫锋村举办乡村音乐会。共享联盟·嘉善 供图

    而每当村里举办音乐会或文化集市时,知音便八方而来,游客人数直线上升,甚至单场活动最高可吸引近万人入村。不少上了年纪的村民感慨,以前村里几乎没有文旅业态,很少见到外来的年轻人;现在,年轻人们不仅来了,还愿意留下来,化身一个个乡村主理人,带活了露营、餐饮、主题茶室、烘焙工坊等特色业态。目前,全村已举办近20场大型乡村音乐会,游客累计突破20万人次,拉动综合经济效益400余万元。

    游客们在鑫锋村参加音乐会。共享联盟·嘉善 供图

    要说鑫锋村人对音乐的喜欢,其实由来已久。2015年,村里的12名文艺爱好者就组建了乡村乐队,乐队队员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81岁的村民王汉祥便是发起人之一。 “队伍里的队员们加起来得有八百岁了吧!” 听到村民这么打趣,大家伙便把队名定了,就叫“八百乐队”。

    “谁说音乐是年轻人的专属,音乐啊不分年龄!”如今,王汉祥成了乐队负责人,一手四支口琴联吹的绝技,闻名十里八乡,“咱们队伍里可是民间高手云集!”说起村里这支文艺队,王汉祥便无比自豪。队伍里的队员们各个身怀技艺,小提琴、大提琴、吉他、口琴、二胡、笛子、声乐,只有有文化活动,村里这支队伍必定参加送节目。

    过去,在泥地里排练,如今,排练有了专属音乐场地,王汉祥见证着村庄的变化,也为如今的好日子歌颂。从鸡鸭满天飞到音乐满乡村,如今的鑫锋村也从2018年前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0万元的薄弱村,一跃升级为了富强村。2024年,鑫锋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了457万元。“听说今年村里还要建一个全新的宴会大厅,拓展文旅新业态。” 王汉祥笑着说,往后村里能办草坪婚礼了,他们乐队指不定还能给新人们伴奏呢!

    听,远远的,村里的音乐声又响起来了,唱的正是一曲幸福甜蜜新生活的大合唱。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嘉地嘉人丨善城有“范”
    相关新闻
    善城有“范”丨依靠旅游,嘉善凭啥能拿下全省“第一”和“唯一”
    善城有“范”丨“村BA”,何以重塑乡村社交圈?
    善城有“范”丨动动手指护理到家!嘉善优质医护服务一键直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