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江北区慈城镇毛岙村迎来了160名特殊“村民”,来自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们通过“农事体验+环境整治+短视频助农”的劳动实践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在村民的指导下,同学们卷起袖子,在8亩“一米菜园”中翻土、播种番茄、辣椒、青瓜等农作物,种下一份希望;在7公里的环湖步道上,同学们清理村道周边垃圾杂物,分类后进行集中处理,守护一片绿水青山;在村文化广场,同学们用枯枝落叶创作出一件件自然环保艺术作品,让乡土气息与艺术创意完美融合;还有的学生团队拿起相机、无人机拍摄田园风光与农事劳作,制作宣传短视频,推广江北乡村的诗意风光。
“这是一次既劳动又美育的综合实践,让我们真正懂得了‘劳动最光荣’,也体会到艺术创作不止在教室与画布上,更要根植于泥土与生活。”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钱心雨说。
“青年人才入乡这项工作需要多方分工协作、共同推进,也能互利共赢、一举两得,就像今天这场活动,驻村选调生、镇团委书记这些优秀青年干部主动参与,镇村两级的支持确保了活动的顺利开展。”江北团区委相关负责人说,“我们也将持续通过搭建实践平台、整合资源要素,引导青年人才与乡村发展需求精准对接,为青年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实现乡村发展与青年成长的同频共振,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据悉,早在去年9月,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江北区洪塘街道共建的乡村振兴微学院就落户鞍山村。
近年来,校地双方还打造了宁波市首个乡村振兴传播研究基地,结合党建、教学、育人、实践、志愿服务、文化交流、创新创业开展深入合作,依托“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推进实施“高校院系联村”行动,成功策划举办了“海峡两岸”民宿设计作品展、“共富工坊产学研,论文写在大地上”传播与策划专业学生主题毕业设计展、乡村振兴微视频大赛、文创衍生品设计大赛等系列活动,越来越多的“00后”青年化身“新农人”,当上了共富工坊管家助理,在参与乡村建设的火热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也为当地村民带来实际可见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