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2月30日,江西省南昌市熊南平等四名武装暴徒在南昌市委大院杀害武装执勤卫兵,盗抢武器库枪弹后逃窜至衢州。在时任浙江省公安厅厅长张秀夫的亲自统筹指挥下,衢州迅速有力组织发动了近万名军警民,在案发42小时内全歼暴徒。
战斗中,衢州民警杨国宪、周进才为保护人民壮烈牺牲,时任衢州市公安局副局长周友根身中五弹英勇负伤。后衢州市公安局被公安部荣记一等功,周友根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杨国宪、周进才被浙江省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并被公安部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
这起惊天大案,上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衢州人,多数应该知道。在这个清明节前夕,记者深入衢州市公安局进行采访,追忆那惊心动魄的42小时,还原那些公安民警用生命守护山城的壮烈往事。
不眠之夜
1983年12月31日下午4点,位于衢州市天宁寺的衢州市公安局(时为县级市)会议室内,副局长周友根正召集全局派出所所长布置“严打”(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清查工作任务。
彼时,刚刚在省内其他地市发生几起血腥大案,分管刑侦的周友根肩头倍感压力。当晚的值班领导本是另一名副局长,因为自己就住在局宿舍,周友根主动提出让那位副局长回家团聚,晚班由他来值。
当晚,气温骤降,飘起大朵雪花。突然,电话铃响,是省公安厅相关领导打来的:有4名暴徒在江西南昌市委大院杀人后潜逃,盗走4支手枪、2支冲锋枪、2417发子弹。省公安厅专家分析,他们很可能会逃窜到衢州!
手持话筒的周友根不禁心头一颤,立即下达作战任务——
衢州公安全部72名警力紧急集合!铁路派出所民警紧急集合!驻衢武警部队官兵紧急集合!全城所有的武装力量紧急集合,设卡、清查、堵截!
接到任务时,大约是晚上8点左右,上街派出所民警周进才,正犯着胃病,疼得难受,并且,当天上午,他妻子程巧莲刚晕倒被送去医院。本来,周进才完全有理由可以请假,可他只是扒了几口晚饭,就匆匆出门。
上街派出所民警杨国宪,本是轮休,在家陪护刚出院的爱人。接到任务后,他宽慰爱人,“很快就回来的。”
杨国宪工作照
夜里10点光景,周进才顶着一身寒气,推开了家门。“外面太冷了,我回来加件衣服,你快带着女儿先睡,等回来,我烧粉干你们吃。”他冲着还在电视机前等他的妻子说道。周进才妻子至今还记得,闪烁的电视画面里正跑出来一匹红马和白马。
短暂的停留后,家门又被关上了。
雪夜枪响
雪越下越大。
周进才和杨国宪等4人,排查到位于车站路23号(现金贸大酒店位置)的益民住宿店时,店内一片安静。
敲开店门,杨国宪跟着女店主踏着仅能容纳一人的狭窄楼梯上楼检查。
狭小的房间内,四名挤住在一起的男子高度可疑。床边地上,一大一小两个袋子,捉摸不清。他们一边紧按腰间的手枪,一边拉开袋子——子弹赫然显现!
突然,密集的枪声打破了夜的安宁!
杨国宪被暴徒击中背部、肩部,他拼尽全力从后窗跳出,但暴徒又持冲锋枪一阵狂扫,年轻的杨国宪当场壮烈牺牲。几乎在同一时刻,子弹又射进周进才的腹部,他从楼梯上滚下,一只手依旧紧握着手枪,双眼怒睁,壮烈牺牲。
加上中弹身亡的女店主,三条鲜活的生命瞬间消逝。在楼下防卫的联防队员胡正清,也头部中弹受重伤。
听到噩耗,周友根赶到现场,这名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汉子也经不住流泪了,他决定先回到局里,调整布置抓捕方案。
在回局里的路上,在南街百货公司附近,一个男人拼命冲向周友根坐的吉普车,大喊:“同志,公安局怎么走?”
“什么事?”
“报案,我们在航埠被几个持枪歹徒袭击了!”这名男子是金华市蔬菜公司的货车司机,大约一个小时前,他被暴徒袭击,解放牌大货车遭到子弹射击。
周友根当即决定追击。
“赶紧隐蔽”!
车子行到航埠将军叶村,周友根发现前方300米的路上,一辆解放牌汽车停在那里。
来到车边后,周友根让武警持枪掩护,自己贴着冰冷的路面匍匐到车底。他用石块敲打大梁,没动静;爬出车底,他摸到车子的引擎盖还是烫的。端着手枪,他猛地拉开驾驶室门,没人!后排座位上,发现了一只冲锋枪弹夹和20多发子弹。
暴徒肯定没有走远,巨大的危险如同周围的积雪一样裹挟着参战的人们。
“赶紧汇报请求支援!”这一想法催使周友根和队友们迅速赶到航埠汽车站,利用仅有的手摇电话向市局汇报了情况,请求调兵围捕,大家在候车室紧急决定接下来的对策。
雪夜,惟有车站的灯如同黑夜里值守战士的眼,紧张地盯着周围的一切!
“谁?”哨兵的声音突然传到周友根耳中。
“赶紧把灯拉了!”屋内的三盏灯被迅速拉灭,但是车站门口的灯还亮着,一根断了半截的灯线停留在半空中。
“快隐蔽!”周友根提醒其他人,自己一个大步跨出去,跃身够着了灯线,一扯把灯关了,灯线也断了。
几乎在同时,他看到不远处厕所边几个晃动的黑影,他立即举起了枪。
“哒哒哒!”暴徒的机枪子弹却赶先一步射击过来,穿过周友根的右腿、旋转式地又钻进左腿,还打穿了他的小肠,子弹在周友根身上钻出5个大洞。
在倒下的时刻,周友根朝着黑影连击3枪!“不能被他们跑了!”这是周友根在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
正义炮声
1984年1月1日,凌晨5点多,窗外夜色犹浓。程巧莲却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她赶紧起身,拉开大门。来人是周进才的几位同事,见他们眼睛红红的,程巧莲的心顿时一惊。
“姐,快穿好外套跟我们走,进才出事了。”程巧莲脑袋“嗡”地一下完全空白了。她手忙脚乱,止不住地发抖。“外套呢?怎么找不着了?”手足无措的她感觉自己如一只木偶,被巨大的震惊和焦灼轰然击中,只晓得木木地跟随着丈夫的同事。
当她再一次见到丈夫时,已是在冰冷的太平间里……
彼时,警方的包围圈,已经缩小到沟溪公社卫生院门口的一家饮食店内。
下午1点左右,一场歼灭持枪暴徒的战斗真正地打响了。
“里面的人听着,你们被包围了,赶快放下武器投降……”没想到暴徒听到鸣枪喊话声,不仅没有投降,反而破罐子破摔,拿起冲锋枪对着沟溪公社卫生院方向扫射。
见喊话无用,警方赶紧改变作战计划,武警拿起手榴弹朝着饮食店内投射,但是这招也不管用,暴徒们负隅顽抗,用棉被等物堵住了窗户,根本没有投降的意思。
只能再加大火力,“用炮打!”指挥部下达最后指令。在饮食店西侧渠道边上的炮手赶紧投入到了战斗中,82助力炮,三炮,精准打在饮食店西面墙上,土墙上一个大大的窟窿。随后,各种枪声响起,如枪林弹雨般穿过窟窿射进饮食店内,响彻云霄。
在饮食店的断垣残壁中,搜出了四具暴徒尸体。
此时,时针指向下午三点,战斗结束。
“1983.12.31”最终在正义的炮声中湮没进历史。
薪火相传
如今,在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内,杨国宪那件带着弹孔的警用棉衣陈列其间。
杨国宪一家三口
事件发生时,杨国宪的儿子杨玮只有15个月。虽然没有父亲生前的记忆,可每年清明,杨国宪的儿子在扫墓时,总跟父亲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2003年,杨玮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了一名警察。今年清明,在父亲的墓地前,身着警服的他,身姿挺拔,眼含热泪,以一个标准的敬礼告慰父亲。
如今,杨玮已过不惑之年,始终扎根基层一线,用实际行动兑现自己“以父亲为榜样”的庄严承诺。
周进才的女儿周艳,长大后同样继承了父亲的遗志,警校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她参加公安工作的第一站,就是父亲生前的单位——上街派出所,在基层锻炼了近2年后,她转岗到网警部门,一直在综合岗位上默默坚守。
周进才的笔记本
对她而言,当穿上警服那一刻起,那份血脉相承的使命感、责任感便已在她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20年的警队生涯,周艳坚守着从警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做好每一件事,吃得起苦,耐得住寂寞,踏实努力,从未出错。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最好的缅怀是传承。
父亲已成为周艳前行的火炬,她追随父辈的指引,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要始终牢牢记住父亲身上忠诚、勇毅、奋进的公安精神之魂,所作所为要对得起组织,要对得起父亲,要经得住党和人民的检验。”
“转载请注明出处”